眼的折光功能.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195991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的折光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眼的折光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眼的折光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眼的折光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眼的折光功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的折光功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的折光功能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的折光系统,就要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折光原理与凸透镜的折光原理相同。凸透镜的凸度越大,折光的能力越大;凸度小,折光能力也小(图24)。视网膜上所以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是依靠眼的调节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状体的调节和瞳孔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在眼前56 m以外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正常人的眼对于平行光不需要调节作用,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图25,一)。这时候睫状

2、肌是舒张的,晶状体悬韧带(也叫睫状小带)被拉紧,晶状体凸度小,平行光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但是,看56 m以内的物体,如果眼不调节,物像将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就看不清楚。要看清楚56 m以内的物体,就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就向前方移动,于是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自身的弹性而凸度加大(主要是晶状体前面的凸度加大,厚度增加),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图25,二)。人眼的调节功能主要是由晶状体前面的凸度变化来实现的。睫状肌的收缩,是由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传出的神经冲动而引起的。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儿童的晶状体弹性大,能够看清楚离眼68 cm的物体。一般到4

3、550岁时便出现不能看清近物的现象,称为老视(俗称老花眼)。不同年龄的人,正常眼能看清楚物体的最近距离是不同的。瞳孔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这叫做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刺激。此外,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物时瞳孔缩小,以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具体地说,虹膜内有环状排列的瞳孔括约肌(缩瞳肌)和放射状排列的瞳孔散大肌(扩瞳肌)。瞳孔括约肌受动眼神经中

4、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瞳孔缩小。瞳孔散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扩大。眼内物像的形成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所成的像是倒置的。眼的角膜、晶状体与凸透镜一样,光线由物体反射入眼球时,最初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为什么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呢?这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实验证明,有人除睡眠以外,整天戴着凸度很高的双凸透镜做事,起初看到的一切物体都是倒置的,经过两星期后就习惯了,看见的物体不再是倒置的了。可是不戴这种透镜时,看见的物体反而是倒置的了,又得经过一段时间,这种习惯才能改变过来。这是由于视觉已经由大脑皮层根据经验作了调整的结果。这种调整,从婴儿时期起就根

5、据视觉和其他感觉,特别是皮肤触觉,从认识周围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逐渐形成的。眼的感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的功能,只是使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如何产生视觉,则需要视网膜把物像的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再经过视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能产生视觉。视网膜是视觉器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三层神经细胞组成。这三层神经细胞由外向内,第一层为感光细胞,其中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它们是视网膜中直接感受光刺激的光感受器;第二层为双极细胞,是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第三层为神经节细胞,它的轴突即视神经纤维,组成视神经,从眼球后面穿出。视神经在眼球后部靠鼻侧部位。视神经穿出眼球的

6、地方,有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叫视神经乳头,那里的视网膜没有感光细胞,生理学上称为盲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眼球经常在移动,以致并不感到盲点的存在。不同部位的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不同。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在视神经乳头的外侧约35 mm处稍偏下方,有一带黄色的小区,叫做黄斑。黄斑的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是视敏度最高的地方。从中央凹向外,视锥细胞逐渐减少,视杆细胞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多,到视网膜边缘部分则只有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接受强光和色光的刺激,主要在白天看东西时起作用。人眼有很强的辨色能力,可以分辨出多种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一般认为视锥细胞有三种,它们分别含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

7、色素这三种基本感光色素,能分别接受红、绿、蓝三种基本光波的刺激而发生兴奋,兴奋沿着专有的视神经纤维传入大脑皮层中视觉中枢的不同细胞,从而引起相应的色觉。具体地说,当一种单色光(如红色光)照射眼时,主要兴奋相应的视锥细胞(如感红视锥细胞),即产生相应的色觉(如红色觉);当三种视锥细胞受到同等程度的三色光的刺激时,即产生白色光觉,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三色光的刺激时,则产生其他各种色觉。如果视锥细胞缺乏某种感光色素,不能分辨某种颜色,则称为部分色盲,如红色盲、绿色盲等。如果三种感光色素全部缺乏,完全不能分辨颜色,则称为全色盲。视杆细胞对弱光很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主要是在弱光下起作用。视杆细胞含有一种感

8、光色素叫做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的照射下迅速分解,并引起视神经向脑发出神经冲动。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性与视紫红质含量的多少和分解的速度有关。在强光下,视紫红质分解的速度快,视杆细胞内感光色素减少,对光的敏感性就降低,这种状态称为光适应。从强光下骤然进入暗的环境中,由于视紫红质较少,对光刺激的敏感性低,所以起初看不清东西,但随着在暗环境中停留时间的延长,感光色素的生成增多,对光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又能看出东西了,这种状态叫做暗适应。这时如果从暗环境中再骤然进入强光下,由于过多的感光色素分解,最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什么也看不清,要等到大量感光色素分解以后,对光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了,才能恢复正常视力。维

9、生素A与视紫红质的合成有关,如果维生素A缺乏,视紫红质合成不足,在夜晚弱光下看不清东西,这就是夜盲症,俗称“雀眼”(据生物学家研究,麻雀等昼间活动的鸟类,视网膜中缺乏视杆细胞,所以在夜晚视力很差)。多吃些胡萝卜或羊肝、猪肝,对夜盲症患者有很大益处。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光线刺激,并且把光能转换成神经冲动。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就是感光细胞中所含的感光色素。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在这种化学变化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能激动感光细胞发放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就是这样完成感光换能作用的。眼的折光异常由于眼的折光系统异常或眼球的形状异常,外来的平行光线不

10、能聚焦于视网膜的现象,叫做眼的折光异常,如近视、远视、散光等。近视近视大多数是由于眼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的曲度增加所致,致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之前,所以看远物模糊。近视者可在眼前加一凹透镜进行矫正。根据对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一般认为近视是由于长时间看近物或看细小的物体,睫状肌持续紧张以致萎缩所致。远视远视一般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少数也有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角膜曲度减小所致,致使来自物像的平行线聚集在静息眼视网膜之后,造成视物模糊。远视者可在眼前加一凸透镜,提高折光度进行矫正。散光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表面经线和纬线曲度不一致造成,也有因晶状体曲度异常所致,致使不同平面的光聚集距离有差异,也即光线不能都聚集于视网膜上,致使视像模糊且歪。散光者需用尺寸适当的圆柱形透镜加以矫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