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119701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构建山西资源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 作者简介:赵旭强(1974-),男,山西长治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业经济管理;刘晓明(1981-),男,吉林抚松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财政金融。赵旭强 刘晓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山西 太原 )摘要:山西经济结构单一化、刚性化、重型化、惯性化严重,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过高,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到抑制,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为实现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构建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的协调发展新机制,包括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平衡机制、矿产资源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接续替代产业

2、发展促进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调控机制。关键词:资源型产业;非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协调山西是中国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省区之一,多年来经济结构单一化严重,煤、焦、冶、电等传统资源型产业过度集中了优质生产要素,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因此,构建山西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促进资源型地区的非资源型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优势资源向非资源型产业流动,成为山西“综改区”建设及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刚性化严重一直以来,山西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比重偏大,产业链条短,山西经济结构呈现单一化、重型化,属于资源型、粗放型的传统单一产业结构。从

3、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来看,2012年山西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77%、55.57%和38.66%,第二产业比重(55.5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8.7%)近7个百分点。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3及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计算。从第二产业内部来看,轻、重工业的比例也不尽合理。多年以来,山西省轻、重工业的比例不断变化,但总体上工业重型化的趋势较为明显。2001年山西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占比分别为11.24%和88.76%,此后,重工业比重逐年上升,轻工业比重逐年下降。到2012年,轻、重工业的比重演变为5.63%和94.37%。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3数

4、据计算。山西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轻重工业比例不尽合理。从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看,2012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为6230.21亿元,而12个资源型产业提供的工业增加值为5520.1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8.60%。具体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2012年山西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高达60.33%,其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增加值占比分别为8.49%、5.69%和4.75%,煤、焦、冶、电等四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9.25%。资料来源:根据多年山西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图1:山西资源型产业增

5、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图可见,经过多年发展,资源型产业已成为山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总体来看,山西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进一步加剧了山西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刚性化倾向,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二、资源型产业生产要素过度集中,对非资源型产业形成挤出长期以来,山西资源型产业集中了大量优质的生产要素,资源型产业的长足发展对非资源型产业的挤出效应显著。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看,2012年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97.90亿元,其中: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152.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42%,占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09%。近年来,山西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社

6、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05年的55.62%下降至2012年的35.42%,7年间该比重下滑了约20个百分点。同时,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呈下降态势,2005年该比重高达79.45%,2012年降至56.09%,降幅约23个百分点,与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走势基本一致。上述占比走势的下降态势体现了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路径。然而,从绝对额上看,资源型产业集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仍然较大;从相对数来看,煤、焦、冶、电等传统资源型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惯性仍在发挥作用,2012年,上述四类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23

7、16.35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03%,占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49%。资料来源:根据多年山西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图2:2005-2012年山西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占比变化从经济效益方面看,2012年山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594.75亿元,其中资源型产业共计实现14225.78亿元,占比高达85.72%,煤、焦、冶、电四大传统资源型支柱产业贡献率接近90%;当年山西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1010.91亿元,资源型产业共计实现799.35亿元,占比近80%,煤、焦、冶、电四大传统资源型支柱产业贡献率达到94.14%。三、构建山西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协

8、调均衡发展新机制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应将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作为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综改区”的有利条件,敢于先行先试,探索有利于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一)建立健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平衡机制促进山西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平衡发展的核心在于促进生产要素在二者之间的合理流动,对资源型产业进行规制,对非资源型产业进行激励。第一,构建资源型产业规制与退出机制。一是要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规制力度,提高矿业企业的技术门槛,增强资源开发的集约利用程度。二是要建立并完善资源型产业退出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设置可持续发展

9、准备金,科学使用转产发展资金。第二,构建非资源型产业激励与引导机制。一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投资引导、政府购买、专项贷款等方式,大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规范核准制,简化备案制,完善政府投资管理法规,优化审批流程。三是根据替代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修订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和产业指导目录,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第三,构建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波动调控机制。通过建立“稳定基金”等方式调节资源性产品价格波动导致的收益波动,平衡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间要素报酬率的相对变化。一是通过稳定基金平抑资源性产品价格波动导

10、致的产业失衡。当资源性产品价格高企,资源型产业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时,向资源型产业企业征收稳定基金;反之,当资源性产品价格低迷,资源型产业利润萎缩甚至低于平均利润率时,用稳定基金对资源型产业企业进行补贴,保证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二是通过稳定基金调控产业间要素流动。一是调控资源型产业的利润空间;二是调控产业间工资水平、资本收益率,平衡部门间要素的流动。(二)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科学确定矿产资源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分配标准,构建矿产资源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是山西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一,完善矿权有偿取得制度,促进矿企外部成本内部化。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合理分

11、配和使用矿业权出让收益。推进水、电、煤、气、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性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将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改善民生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实现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内部化。第二,完善资源税费体系,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资源税的性质、征收方式和分配方式,突出其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的基本功能;在计征方式上建议将资源税的征收由以前的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从长期来看,应构建以资源税和矿业权价款为主体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体系。第三,资源收益资本化,注重代际补偿和共享。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矿产资源收益分配过程中,不能

12、单纯注重资源收益的当代分配,也应充分重视资源收益在代际间的补偿和共享。可借鉴阿拉斯加永久基金、挪威国家石油基金等做法,重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或新设立矿业永久基金,将矿产资源收益的一定比例存入基金,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委托专业基金公司代为管理,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滚动发展。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山西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考虑向符合条件的居民支付红利,从而使资源收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全民共享。(三)建立健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实现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协调、平衡发展,就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类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畅通资源

13、型企业转产渠道,建立健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第一,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型地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模式。应区别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衰减期、枯竭期等不同情况,山西各地市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模式。以重点产煤县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转产园区,有重点、分步骤地发展接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第二,深化改革,促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要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机制。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步伐。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

14、用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外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提升接续替代产业技术管理水平。(四)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调控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集中和分配预算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资金筹集、资金分配、经济调节、监督控制等功能。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产业间的调控机制,对于促进山西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平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落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收益分享机制。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收益上交比例。除用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社会事业,可考虑设立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间的转移支付支出项目,通过产业稳定基金,缩小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收入差距,平衡产业发展

15、,促进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第二,调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支持产业均衡发展。通过合理设置或科学调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项目,允许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列支转产准备金、技改资本性支出等支出项目,支持资源型企业转产、转型,促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第三,划转国有股份及国资经营收益,探索收益共享新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划转国有股份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和前文所述的矿业永久基金的方式,形成国有资本收益产业共享、国民共享、代际共享的新机制。参考文献:1张复明.资源型经济:理

16、论解释、内在机制与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2李猛.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3陈江生,郑智星.老欧洲的困境:从“荷兰病”到荷兰模式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11月(10)4赵红梅,刘广良.山西煤炭资源收益分配实践分析与政策选择J.载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5郭泽光,李海生,景普秋.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报告2012:历史选择与改革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12月The Construction of Shanxi Resource and Non Resource Based Industry Coordination Develo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