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10410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何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相走,年代更新,制度交替。历史的进程总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背景联系在一起。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出现了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在这种历史环境背景下,中国开始需要做出选择来走出这种困境。 首先是有最多人数的农民阶级做出尝试,1852开始的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19世纪末的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由落后的封建制度为背景,并且无力的生产状况无法让农民阶级彻底实现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愿望,所以改朝换代是无法让中国摆脱当时的糟糕情况。更何况那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拉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

2、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但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仍是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在有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历史的中国大地上,地主阶级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

3、的彻底征服。 由此可见,封建制度已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历史步伐,它无法带领中国继续前进。中国急迫需要一个新的制度,当然也开始了全新的尝试。 1911年出现了全新的转机,由一些开明分子组织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了。但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

4、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 所以革命的结果注定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由于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复辟,革命果实被窃取,之前提出的“实业救国”“政党内阁”口号都变得飘渺。之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土壤上建立起来的国统时期,因无力推翻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阶级,致使广大人民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由此看来,当时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希望。而追究其根本,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它需要私人资本发展作为基础,而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吞并

5、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并且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其形成有主要来自依靠发行公债和银行垫款的政府财政拨款,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通过税收和通货膨胀转嫁到人民身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发展到了畸形膨胀的地步,他的结果是使普通的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其次是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基础是地主、官僚、旧式商人和一些买办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始终希望通过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使政权资产阶级化,支持民族资本的发展。他们在土地制度上主张不触动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他们所由出生和依赖的地主阶级的利益;

6、在对外态度上,虽反对帝国主义却并不坚决,因为天然的“软骨性”和先天不足,在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方面都必须依赖外国资本曲折地突破封建制度、军阀统治和自然经济的制约。这样的态度既难以在政治赢得广泛的支持,在经济上也会使国内市场狭小,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量的壮大。 接下来看看以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实际上是由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们的主张常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发展又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以上几种中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由于还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因素(如平均地权时要“涨价归公”“照价购买”,节制资本时要利用“发达

7、国家资本”,要“不失国家主权”的借用外资,这些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使它难有推广实行的机会。 由此可见,在历史的证明下,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无法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它们都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在了面前,彷徨的中国有理由对其进行尝试。 首先,在文化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有着其他学说无法比拟的兼容性。西方强调个人本位,自由意志,这显然与传统文化有很大抵触的,而马克思主义中有集体主义观念提倡的社会本位主义,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上与共产主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马克思主义提出按需分配,消灭

8、剥削与农民起义时提出的“等贵贱,军贫富”口号也有相似之处,而且这也是农民阶级历来主张却从来没有真正重视和实现过的。如此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去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都使马克思主义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所认可和接受。 除却文化上的相融性,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神。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任何看似四平八稳的药方都不能起死回生,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

9、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性最为坚定。 1921年五四运动发生,五四运动的热情点燃了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燎原之火点燃了华夏大地的热情和生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风雨飘摇了许久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 在历史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出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中国德尔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过了艰苦卓越的抗战以及各种各样的考验之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终于在经历了这段屈辱的近代历史后可以抬头挺胸的向前迈进了。 对于近代史,我没有太深刻的见解,只是觉得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必然。无论是历史背景,还是文化认同,只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最切合当时的中国。飞设91 宗敏 091740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