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二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07822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二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反思罗森渭回想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他们的眼睛里时时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我想数学教学确实要关注学生,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大胆猜想自主探索。这节课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类据类型,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通过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

2、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同时扩大,同时缩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学生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2、在练习中完善商不变的性质。 首先在概括性质时。 由于受学生知识经验的限制,教师概括性质时采用的只能是不完全归纳法。 数学家姜伯驹在接受教育周刊采访时谈到:“数学上很多概念并不

3、是完全可以实验出来的,它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不鼓励学生问为什么,不讲证明,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 ”所以在练习中我设计了(30)(60)这样一道题,使学生来判断,它是对,还是错?学生用手势判断时,答案并不统一。我利用错误资源,让判断此题为错误的同学来说为什么说,学生生:“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0,符合商不变的性质。”另一些同学马上就反对了,不对,不对,此时,我再请其中的一名同学说出他的想法“因为0不能当除数,0当除数没有意义,所以这道题不对。”我再引导学生,“那你们说,我们刚才总结的商不变的性质全面吗?”学生说“不全面”。“那应该补充什么呢?” “0除外”。“到这里,我们的商不变的性质才

4、算完整,看,我们在探索性质的时候,还应该要全面的来考虑问题。” 这里老师的追问很重要,这一问促使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也完善了对商不变性质中的“相同倍数”的理解。在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去概括商不变性质时,学生主要的是运用了直观思维,直观的思维会形成很多新的发现,可这些发现要成为真理,就要具有逻辑演绎的严格依据,就必须依赖于对自己的判断、想象进行不断的反思,以直观形象为背景,以演绎推理为工具,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这样的话,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就比较全面。整体来讲,本节课中环节比较流畅,这条重要的性质随着学生探究的层层深入不断补充完整。整节课就是在发现、猜测、验证中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练习的设计有

5、目的,重点解决了0的问题,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比较好。寓教于情,寓教于理罗森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不妥的方法达不到预期的真实的教学效果。这学期,我着力于培养师生情义,讲究原则入手的课堂教学。在期始,学生们就明显感觉我跟其它老师不同。布置最少的作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课本作业,全部老师自己批改。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分本地生和外地生,优等生和差生,男生和女生,全部一视同仁。做错了,不批评,不侮辱,不体罚,只有微笑。一次语文课的作文我的老师,全部同学都写了我。他们这样评价,穿着俗气,有点怪,是个好老师。期中考试后,我已经感觉所有人的喜爱。这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树立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切不可因为喜欢我一个人,而失去一大片,误了自己的一生。在平安夜前夕,很多学生给老师们送来了平安果,甚至有个别学生很惭愧地因为没有送礼物而向我道歉。我也保证,一定以更努力的教学工作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纵观本学期的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虽然各有得失,但获得的会更多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