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07250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班级:14109117姓名:蔺夏阳陶艺学号:746学号:20091002083指导老师:沈毅时间:2011年12月一、 理论部分:陶器分为陶器与瓷器,瓷器是在陶器的历史上发展起来的。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万年至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

2、产生了。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的灰陶,磁山文化的红陶,仰韶文化的彩陶等等,早先的陶器主要是以鱼以及其他简单的形象刻于陶器表面上,现在看来比较粗糙,但是以当时的水平来说,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原始彩陶主要以红,黑,白为主要彩色,红色主要是由于泥土里含铁元素所致。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这是瓷器的原始雏形。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

3、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科技水平。此后就是进入到了唐代,著名的唐三彩就是在这时候产生的。唐三彩由于采用的是黄,绿,白为主的彩陶,因此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随葬。两宋、夏、辽、金时期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繁荣时期。瓷器的品种繁多,釉色缤纷,除了官窑之外,民营的次窑兴起。而这期间最为著名的就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青花瓷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元代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

4、重要作用。景德镇在这一期间开始发展。到了明清时代,陶瓷就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的水平达到历史高度,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彩瓷发展到空前繁盛的时期,明代初年以铜红釉水平较高,明成化年间以斗彩著称,弘治年间出现低温黄釉,正德年间出现孔雀绿釉,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为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上釉下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器物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的繁盛。陶瓷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的一部发展史。原始彩陶是最初开始时候的陶器。原始彩陶

5、典型的作品包括,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像,半坡的各种动物和鱼纹等,这一时期,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是最绚丽的奇葩。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呈橙黄或土黄色,是因为陶土乃以红土羼入少量的细黄土合成的,这样使陶土更加柔韧,而在制陶过程中使陶坯不易开裂,并且陶器的色泽变浅,使彩绘于上的颜色显得更加清新鲜艳。马家窑文化有精熟的彩绘技术,以有条不紊的绘画程序画出复杂的花纹,各种线描都掌握得熟练自如,如马家窑类型彩陶上用细笔中锋绘出的飞舞而凝炼的弧线;半山类型彩陶上以宽笔绘出的条纹和细笔绘出的线纹和锯齿纹巧妙地结合运用,都显示出高超的用笔技巧。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

6、伦比的奇观,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彩陶旋纹钵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高10.4,口径29厘米 1975年甘肃省临夏县水地陈家出土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还有另外一个陶器比较特殊,那就是秦汉的俑。说起俑这个字可能没多少能回忆出什么,可说起兵马俑,那基本上就是人人都知道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出自一、二、三号俑坑的数千件兵马俑、驷马战车,以及实用铜兵器,是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其真人大小的俑像以及庞大的数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广泛的共识是:这是以车、骑、步、弩编制为秦始皇送葬的秦军方阵,它以恢宏的整体气势体现着秦王扫六合的强大军威与国威,是专为埋葬死者制作的丧仪用品,而非供人欣赏的艺术品

7、。兵马俑艺术是表现静止的力的艺术,注重写实的形体表现,纵观兵马俑坑的布阵,表现出的视觉效果是整齐、严密,延展成一个浩浩荡荡的军事实体,作为立体空间的群体造型艺术,是大型的写实主义杰作。几与原物同大的兵马俑,是秦代陶塑艺术的代表,标志着中国雕塑艺术诞生并独立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唐代比较著名就是唐三彩了。唐三彩采用二次烧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经过冷却,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入窑进行釉烧。唐三彩是一种低温(850-950)釉陶器,用含有铜(釉为绿色)、铁(赭黄色)、锰(紫色)、钴(蓝色)、锑(浅黄)等作釉料着色剂,并加入铅、铝

8、作助熔剂。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冥器和俑。唐三彩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男僮、女仆、艺人、胡人等。动物有马、骆驼、牛、羊、狮、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内用具等。古时,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国的中原地区,供这一带的大小官僚们使用。随着唐朝陵墓的发掘,大量随葬品唐三彩得以面世。随葬品唐三彩主要分为器物类,如碗、壶、盘、房屋等;以及俑像类,如仕女、文吏、胡人、乐伎、武士、天王、马、骆驼等。唐三彩的艺术造型,反映了

9、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唐初国力的强盛;从脸部稍胖、体态丰满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宋代的五大名窑是出了名的。在宋代的五大名窑被毁之后,乾隆耗费多年经历仍未全部恢复,可见宋代五大名窑的技术水平之高超。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北宋出现“弃定用汝”,可能与宋微宗赵佶个人的审美观有关。因为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赵佶作青词的多种记载。“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

10、观的反映。汝宫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釉色天青,开有细小纹片,通体施釉,底部有用细钉支烧的痕迹。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南宋官窑制品造型端庄,线条挺健,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黄等多种,以粉青为上,浑厚滋润,如玉似冰。其釉面上布满纹片,这种釉面裂纹原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后却成为别具一格的装饰方法,因而名噪一时。官窑器物除了碗、盘、瓶、洗、沪外,仿商、周、秦、汉铜器及玉器者甚多,这是受北宋徽宗提倡的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这类仿古器物是宫廷的陈设和观赏品。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

11、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釉面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足见非同一般。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造型端庄古朴。其釉色除天蓝、月白外,并创烧成功铜红釉,看来五彩斑谰、璀璨夺目。它不是人工涂染,而是通过“窑变”,形成了各种自然、神妙的图画。线条明快,极富流动感,有的宛若去雾高山,又似峡谷飞瀑、翠竹生烟,光怪陆

12、离,引人入胜。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样动人的词句来扬誉它色泽的丰富多彩。北宋早期定窑刻花的构图,纹样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仿似浅浮雕,十分优美。北宋中晚期的刻花更趋精妙,用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各种线条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装饰图案有花卉、禽鸟、去龙、游鱼、婴戏等。定瓷的纹饰布局严谨、线条清晰,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壶等。哥窑作品景德镇千年瓷都,历经千百年而不朽的陶瓷文化,横贯东西,促进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经济文化友好交流。元代,景德镇制瓷采用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出现了内质如“玉骨冰肌”,外貌如“美人肤色”的陶瓷产品。这个时期烧制了世界上

13、最多的最具影响的绝代佳品。施釉采用了口吹的方法,使釉汁均匀,瓷色秀美,瓷器装饰由单一的色釉发展到多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色地加彩,青花斗彩等多种装饰技巧。此期,青花、白瓷、彩瓷、单彩瓷产品都取得卓越成就,出现了“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生产规模的扩大,能工巧匠的会聚,产品数量的剧增,制作瓷器的精美,销路之广,均居当时国内名窑之首,从而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称赞,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清代,宫廷采取了十大鼓励瓷工发挥聪明才智的措施,使景德镇的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有青花、五彩、红釉、素三彩、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各种颜色釉,都取

14、得了空前的成就,这些精美的制品出身于当时著名的藏窑、郎窑、年窑、唐窑等官窑,也有许多出处自于民窑。明代民间陶瓷业的另一大成就是紫砂陶的兴盛。紫砂陶是用紫砂泥製作的一种质地坚硬的陶製品。该陶製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观朴雅,表面越用越光润,极富民族特色。紫砂陶茶具有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餿、耐冷热、急变性能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紫砂陶以江苏宜兴的为最出名。紫砂陶具的创制始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比较著名的一些紫砂壶有时大彬壶,提梁壶,供春壶等等,陈曼生创作的曼生十八式

15、指各种各样的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时大彬壶二、 实践部分:制作课一共有六节,第一节为手塑,二三节为拉胚,四五节为修胚,最后一节是上釉。制作课的第一节课主要讲了如何进行简单的手塑,包括盘条,手捏造型等,我用手塑了一个大怪兽,由于难度较大,整节课下来,我只完成了这一件作品。大怪兽是张着嘴的,由于各个部位的厚度不能超过1CM,泥比较软,且空腔部位较大,我在里面团很多报纸才把型固定住。纵观其他同学基本上都有了两三件作品诞生,但是这件作品别具一格的设计,还是让我心里很有满足感。第二节课就开始学习拉坯了,这是很令人期待的一

16、节课,因为上小学的时候就曾经在陶艺工作室里拉过胚,但是由于那时候肢体协调性不够,拉胚作品从来没有成功过,沮丧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得,这也是为什么看到大学里有陶艺课我这么坚持不懈选的原因。课程一开始还是要老师来讲述一下如何拉坯。代老师讲解完毕之后,我们就开始自己手动拉坯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揉泥,别小看这一步,泥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面制作的坯体的质量问题。在揉泥过程中不能想揉面粉一样将泥折叠揉,揉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泥之中没有任何缝隙,这样制作出来的坯体才能进行烧制,否则很容易烧坏。揉好泥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泥扔上机器,这时候就要使大力气扔上去,不然的话在机器旋转的过程中泥会飞下来。下面就开始将泥扶正,这扶正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泥大概处于整个盘面的中心位置,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