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01373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论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江总书记曾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

2、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综观当今的思品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3、与实际行为的矛盾。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

4、、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我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在小学思品课课堂教学中,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

5、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从我校学生生源和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我们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的孩子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家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我们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参加国培培训后我

6、更加了解思想品德,更加认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通过边培训边教学实践,并根据针对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切实提高认识,思想上教育要重视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教育要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注重了以下几点: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

7、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

8、。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12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

9、课程的重要作用。2结合实际,道德教育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偏远山区农村,紧密结合偏远山区农村学生实际,突出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的特色。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教育。据我所知,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而不爱村、也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找一份工作,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教育

10、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我在教学中,我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热爱人民。劳动是最光荣,是任何一种成功,都与勤奋分不开的。“天才出自勤奋”,这句俗语不仅揭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还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发奋努力。只有勤奋开拓、敢于进取,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还有春天来了一课,先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春天,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再来播放vcd多媒体课件

11、,做“农事8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在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3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我们偏远山区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再加上这次国培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 。31明理激情导行对策。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

12、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不过本次培训专家专题讲座中,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过程性评价。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对策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我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太阳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老师像太阳,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

13、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32“问题-讨论”思考。这种教学思考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资源开发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考最受学生欢迎。33角色扮演。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

14、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之所以说,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的交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

15、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换而言之,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浅层次的综合是将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生活、劳动等课程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成为一门综合学科。如运用信息技术,大量的音像资料不光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背景,而且让学生置身于宽松、优美的学习环境,学习充满美感;然后从这个意义上看,思品教育是一门综合课,必须回归生活。从更深层次讲,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不能脱离儿童整体的实际的生活经验,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一大课程。因此,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16、,三者密不可分。通过培训后实践,我发现凡是能体现这三大基本特征的课在教育方法上,改教导为引导;在学习方式上,改你讲我听为自主参与、活动思考;在教学形式上,改形式主义,为不拘形式,追求实效这样的课必然提高德育功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乐于思考、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