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968024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规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规范(2005级执行)一、 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1本专业的历史沿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58年以前,凡是涉及到数学的专业都统称做数学专业。1958年开始,数学专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基础数学、数学应用、计算数学、概率统计、数学教育、数学史、概率论、运筹学、自动控制等专业方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明确数学一级专业学科由三个专业组成: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涵盖了基础数学、数学应用、计算数学、概率统计、数学教育、数学史、概率论、运筹学、自动控制等七个主干学科。由于社会公众对数学重要地位

2、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个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形势良好。至2003年,全国已有324所高等院校开办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人数达到35000人。 在中国教育的发展中,数学专业历史悠长,地位特殊。在1898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算学门”于1913年正式招生,成为我国的第一个大学数学系。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成立了许多新世大学,其中都有数学系,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其中陈省身、华罗庚、徐宝騄等以其重大贡献而享誉世界。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全国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设立了综合性大学13所、高等师范院校33所,其中均有数学系。对我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教育体制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改革

3、开放以来,大量的工科院校成了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各校的数学学科专业拓宽了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我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98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调整了数学学科专业的数量与名称,将原来的8个专业合并为3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与经济类的统计学合一的)统计学专业,为进一步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奠定了基础。以后,数学学科的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都有了大踏步的发展。到2003年,全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点达到324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点达到366个,分别居全国高校理科专业点的第二位和第一

4、位。在大部分高校中,这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也位居全列。2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从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包括七个主干学科,它们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数学史、概率论、运筹学、自动控制。“基础数学”的历史最久远,从京师大学堂1913年成立我国的第一个数学系起,就开始有这个专业方向,直至今日。“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在1958年大跃进和教育革命中开始在许多高校中萌芽,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普遍开设。“数学教育”专业方向,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不少师范院校的数学系中就有其前身“教材教法”专业方向。1984年襄樊会议认为它的名称应改为“数学教育”方向。1987年

5、以后,全国师范院校都有了这一方向。“数学史”专业方向,是文化大革命后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等师范院校中陆续开设的,之后又有少数综合高校开设这一方向。“概率论”专业方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中就设置了这个专业方向,解放后逐步有了较大的发展。“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方向,也是在1958年大跃进和教育革命中开始在许多高校中萌芽,但是开设的学校并不多。少数高校在该专业方向有较强的师资力量。3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影响的相干学科非常广泛。所有工科院校的专业都要求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像计算机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是非常

6、高的;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也都要求开设数学课程,像经济、管理等专业对数学的需求越来越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数学类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概率统计类等。特别需指出的是,数学的发展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之,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主要有:1) 对于数学教育作用和意义的认识;2) 师资队伍;3) 教材和图书资料;4) 硬件设备;5) 社会需求;6) 与其他专业数学教育要求的联系;7) 中小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的联系等。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

7、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教育、科技、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2、培养规格本专业为本科专业,学生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以培养就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在讲授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应加强人文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其中人文素质包括:(1)思想道德素质: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诚信素质和团体素质等;(2)文化素质:含文学素质、艺术素质、现代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等;(3)科学素质:含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等;(4)身心素质

8、: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实际工作能力包括:(1)获取知识的能力:含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2)应用知识能力:含综合应用知道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等;(3)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技研究能力等。另外,在讲授本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应有规范性。知识结构要求包括:(1)专业知识:根据专业目标所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2)工具性知识:含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含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

9、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4)自然科学知识:含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5)经济管理知识:含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性方面,应对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编程训练、科学计算训练与信息工程应用训练。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它的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教学、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

10、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6)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本专业的教学条件1、师资力量应努力建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良好的基础数

11、学师资力量并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良好的分析、代数和几何基础。承担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7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与中级教师人数比例应不低于13。2、教材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大纲与专业教学规范。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也版的优秀教材,专业课程应是正式出版的教材,部分未正式出版的也至少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3、图书资料学校公共图书馆中应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图书,还应有杂志、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4、实验室本专业需有一定规模的计算实验室,现阶段可主要以微机为主。学校应为本专业提供条件优良的计算机机房,微机台数每

12、生不少于0.1台。5、实习基地要有较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6、主要参考指标(1)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的班级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但不得低于3年。(2)在校教学总周数:140142周。(3)总学分150左右,其中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的学分为6065学分。应包括:1)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学分;2)经济管理学分;3)自然科学学分;4)体育学分;5)外语学分;6)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分。专业教育的学分6065。实践教学学分占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总学分的参考比例约为1/4。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办法:本规范建议课程教学按18学时折算1学分、集中实践性环节按每周折算为1学分的方法折算。在特殊情况下,某

13、些课程的学时学分折算办法可灵活调整。五、课程结构1、公共基础课(按教育部的统一规定)2、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物理学(含实验)、概率论、计算机基础、数学建模。3、专业课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在下列四组课程的至少三组中选取至少五门(也可合并开设),并规定它们作为该培养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1)抽象代数、微分几何、拓扑学;(2)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泛函分析;(3)数学物理方程、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数值分析、数学实验;(4)数学史、数学教育学。4、专业选修课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开设侧重基础理论,或侧重应用,或侧重数学教育等方面的若干门课程,指导学生选修,每个学

14、生至少选学四门。未被本院规定为必修课的专业课也可列为专业选修课。5、其他选修课为了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可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开设以若干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要求每个学生选学二至三门。六、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计算机实习,教育实习,科研训练(讨论班学生报告)和毕业论文等。七、主要课程的内容和要求。1、 公共基础课(按教育部的统一规定)2、专业基础课(1)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众多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达到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主要内容:函数,极限,连

15、续性,导数与微分,积分,级数,Fourier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含参变量的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场论初步。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清晰的理解,并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和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周课时数:课程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每周授课6学时,分别计5学分。第三个学期每周授课5学时。三个学期共15学分。(2)高等代数高等代数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本专业后结课程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多项式理论和线性代数两部分。多项式部分以因式分解理论为中心。线性代数部分包括: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代数,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若尔当型,欧氏空间,此外还介绍群、环、域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及抽象的代数方法。周课时数: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第二学期每周授课6学时,计5学分。第三学期每周授课5学时。两个学期共10学分。(3)几何学几何学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解析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及在实际中应用这一方法的能力。它是本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向量代数,空间平面和直线,常见曲面,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正交变换和仿射变换,射影几何初步。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