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96666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鉴定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物鉴定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物鉴定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物鉴定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物鉴定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鉴定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鉴定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文物鉴定资料地点:时间: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 请详细阅读内容文物鉴定期末考试资料1、玉的五德:仁、智、义、勇、洁2、中国玉石时间已有:八千年3、旧的物品进行重新加工,加工后的器物叫做:改制体4、三个改制:旧器改制、旧玉新琢、后琢纹饰5、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至今已有50006000年6、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制玉成果:河姆渡文化7、我国家具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后来被誉为:明式家具8、明式家具的三个款式:纪年款、购

2、置款、题识款9、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文化的最杰出的?10、玉圭的造型呈平首式是龙山文化的代表,龙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 表。11、宋代高型家具品种齐备,造型挺秀简洁12、清代家具装饰:雕刻、镶嵌、描绘13、夏代礼仪玉器中间,兵器型玉器占重要地位14、龙山文化是在1928年山东省龙山镇发现而得名。15、汉代以后,玉器的系统因为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但玉器已逐步脱离 其神秘性,走向市民社会。16、明代家具用的材料:细木、材木17、(一段有关木头的介绍,然后回答这是什么木头)是紫檀木18、宋代的家具最根本的特点:高型家具齐备19、清乾隆以后,红木家具做得最多。20、被誉为“家具明珠”的是明朝以下论述题:

3、(理解在下面)1、谈谈传统古玉辨伪法2、谈谈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3、谈谈对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的理解4、简要概述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1、古玉辨伪法一、工艺痕迹鉴定谈古玉工艺,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艺。其无外有两大方面,其一为清以前至 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砂袋、砂 箱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 棉、麻布轮砣等,其特点为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 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 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另外,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穿孔鉴定重要方法。 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

4、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同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 等。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解玉砂、兽皮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 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较为顺畅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区别 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这种工艺是鉴定古 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鉴定方法,望大家多观察实物,多比较,需 强调一点:必须用放大镜才能观察鉴定。二、氧化鉴定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 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 一的鸡骨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 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

5、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 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浸蚀形成的小孔 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 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 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 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浸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 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目前用酸类物质浸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 大面积凸凹不平的浸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 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此种方法需注意的是,

6、有个别 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 性。三、凝结物鉴定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 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凝结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 或腐烂杂物;三是传世品上的污垢。这几种物质都很微妙,颜色不一,通常是 靠多年的对实物观察所得。出土品的包浆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 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呈斑驳状,有的是矿物质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状; 有的则是墓土。无论哪一种,都十分自然,凝结较实,并伴有墓葬气味,这种 气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这也是气味辨伪的一个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这 样,包浆松散,无墓

7、葬味,无透明矿物质,即使有泥土包浆坚固的,也是胶一 类物质所为,一烧、一洗即知。现流行一种把古玉用细铁丝缠上,放入土中数 月或数年后取出,红褐土锈可固结在玉上。但古玉很少与铁一类物质共同存 放、埋葬,只有一类玉剑具是如此。这样的伪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卖行出现, 并且在玉器上很明显地看出用铁丝缠过的痕迹。真不可思议!四、艺术水平鉴定这也是最难仿制的因素。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点鲜 明的艺术风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每个时期既有成熟的艺 术,又有不成熟或成长中的艺术。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 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一些玉器理论书籍,而且还要

8、多 看玉器图录及博物馆、收藏家的实物资料。另外,还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 列宁说:“对任何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判断、结论,都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当 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中去考虑。”在古代玉器艺术水平中,成熟的 艺术是当今难以仿制的,具体体现为那些艺术水平高的玉器更难仿制,鉴定起 来也相对容易,正所谓有形无神。辟如汉代玉人物、马、兽类,特别是圆雕作 品,那种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迄今仍极难仿制。可以说,愈是技术含量 高的大件作品,圆雕作品,器型复杂作品,愈容易鉴定。原因是制作难度大, 容易留下破绽;相反,那些器形简单的、艺术含量低的玉器仿制特别容易,鉴 定起来更难。五、沁色鉴定沁色鉴定重在

9、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 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 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 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 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 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 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 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 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

10、有局部沁, 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 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 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六、气味鉴定此种方法较不易掌握,玉器埋藏环境的不同,气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 味、土腥味,还有传世味。一般玉器气味以新近出土最为浓烈,熟悉这种气味 最好的办法是多嗅老窑陶瓷特别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气味,尤以战国、汉代陶器 为重要,它们的气味与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此种方法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 出土的玉器,对于鉴别那些伪造出土古玉特别灵验,它们不仅没有墓葬气味, 相反,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或单纯的土气味。此种方

11、法要求我们多实践、多对 比,才有所收获。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带有泥土杂物的玉器,不论早晚出 土,必须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气其味更大,反之,无味则必假。(扩展)古玉辨伪四误区很多谈古玉鉴定方法,常以下列方法作为主要鉴定方式。根据中国古玉出 土的数量以及我们研究的水平,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商至汉的玉器类型学还不 完善,我们发现的数量更有限,每一次大量玉器的出土,都有一些新的器型、 新的艺术风格、新的类型,所以,下列老生常谈四点鉴定意见充其量,也只能 作为参考而已。(一)、造型辨伪。有些资料很强调这一点,其实原始艺术出自于民间,历史上所有的玉器的 造型,对于现代科技及民间艺人来说,仿制还不算太难。造

12、型及某些艺术风格 现在并不能作为辨别真伪的内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别精湛的造型的艺术品特别 难仿,这就是所说仿品的“有形无神”了。难仿的是艺术水平,而不是造型。(二)、玉质、玉材辨伪。其实,玉的质地与真伪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 代,还是现代,古玉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山海记记 载玉的产地有二百多处。只能说明的是:商周至秦汉,重要礼玉多用和田玉 材,但也不绝对,也常伴有其它不明产地的玉类出土。特别是近年,高仿古玉 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伪依据。(三)、纹饰辨伪。千万不要一遇到同种纹饰数量较多的玉器即认为是伪器,同一品种,甚至 珍贵品种集中

13、出土一批,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人眼中的古玉精品好象世间只有 一件,只要看见第二件就说这是仿此制做。不要忘记,在商周秦汉数千座王侯 贵族墓葬里,我们只由政府发掘了屈指可数的几座完整墓葬。由各种原因出土 的玉器大部分还都散存于民间,它基本上是不朽、不腐、不碎的。我们知道: 当前古玉的高科技作伪都已利用电脑成像,玉器纹饰并不复杂,都比较容易仿 出来,但也有未知新的纹饰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当前以“纹 饰”不能做辨伪依据。(四)、风格辨伪。很多人一眼望见形制特殊风格的精品,就不再细看,就不屑一顾地妄断 “伪品”。其实,不是形制超越时代局限所为的风格玉器的存在,是可以理解 的,它是一种合乎自然规

14、律的东西,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 去观察玉器,很多朝代玉器类型学的建立目前还不成成熟。再重复一句:“数 千座垄断玉器的王侯贵族墓,我们只发掘屈指可数的几座。由政府所掌握的玉 器数量大概还不到古玉总数的千分之一。”这是不可争辨的事实。每次发掘, 我们都会看到新风格玉器出土,今后还会发现新的风格玉器作品,当然每个时 代,有其特定风格,但这早被作伪者掌握。2、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对于明式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 须具备的条件。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 渐发展起来的,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 家具。

15、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造型简洁、质朴,不仅富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还给人以含 蓄、高雅的意蕴美。明式家具以结构部件为装饰部件,不事雕琢、不加虚饰, 充分反映了天然材质的自然美与精练、明快的形式构造和科学合理的榫卯工 艺,又使人们产生了耐人寻味的结构美。所以,明式家具无愧为明清家具中的 精华,以至于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明式家具造型的基础,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 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 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

16、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 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 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 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结构严谨、作工精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 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 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 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 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 学性。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