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培训讲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95779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培训讲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2008 年 10 月 15 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 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 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 迫不及 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人类 学、地质学、 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 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 1960 年 1 月 27 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 1984 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 1102 号建成 ,占地面积 1800 余平方米 , 共六层 ,建筑面积 3065 平方 米。馆内的 ,内容

2、包括 古动物史 、 古人类史 、中国历代古尸 3 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 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6 个基本陈列厅 ,内容为植物的进化。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 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 要的作用, 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 也为生物进 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 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 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

3、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 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 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 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 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 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 进 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 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

4、、植 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 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 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 一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 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 特征: 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 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从总体上看,遗传

5、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 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 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有些研究者对进化的进步性表示怀疑,认为进步性不是进化的基本特征,也不是 进化的本质。科学研究证明,进化不全都引起进步,进化过程中也有退化,但从有机 界总的进化过程看,进步性发展是进化的主流和本质。进化的

6、方式 生物界各个物种和类群的进化,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的。物种形成 (小进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形成,即由一个种逐渐演变为另一个或多 个新种;另一种是爆发式形成 ,即多倍化种形成 , 这种方式在有性生殖的动物中很少发 生,但在植物的进化中却相当普遍,世界上约有一半左右的植物种是通过染色体数目 的突然改变而产生的多倍体。物类形成(大进化)常常表现为爆发式的进化过程,从 而使旧的类型和类群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的类型和类群所替代。渐进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概念。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由适应 的变异逐渐积累就会发展为显著的变异而导致新种的形成。因为 “自然选择只能通过 累积轻微的、连

7、续的、有益的变异而发生作用,所以不能产生巨大的或突然的变化, 它只能通过短且慢的步骤发生作用 ”。与达尔文的主张相反,早期遗传学家如荷兰的 H.de 弗里斯等相信,新种可由大的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直接产生,并把这种方式看作 是进化变化的主要源泉,认为自然选择对生物的进化不起积极作用。现代进化论坚持 达尔文的渐变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强调进化是群体在长时期的遗传上的变化 ,认为通过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或遗传重组、选择、漂变、迁移和隔 离等因素的作用,整个群体的基因组成就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殖隔离,演变为不同物 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一些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记录中显示出的进化间隙,提出间断平衡学说 , 代替传统的渐进观点。他们认为物种长期处于变化很小的静态平衡状态, 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平衡会突然被打断,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新种。生物的进化既包含有缓慢的渐进,也包含有急剧的跃进;既是连续的,又是间断 的。整个进化过程表现为渐进与跃进、连续与间断的辩证统一。总之,我觉得今天的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对我平时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有了一个重 温,而且更加生动化的加深了我的印象, 而且能够真实性的看到生物在不同的进化过程昱阶 段中动物的形态等特征, 我觉得很有意义。 这也为我今后更多的关注生物进化方面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