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95159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 课件出示单元导读,直接揭题。想一想,这个单元导读为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 1.出示一组词语:洛杉矶 混乱 昔日 疾步 爆炸 瓦砾 血丝 血迹 破烂不堪

2、 颤抖 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血”的读音。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读后,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把你认为能表现父与子了不起的句子用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体会。1. 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估计学生会从这几处来谈。(1)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2)第十二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都是灰尘,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生谈体会。对比阅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感受父亲挖掘时间之长,过程之

3、艰难以及文字处理的艺术。生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父亲依然坚持在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3)第五到第九自然段“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段话都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从中你有什么体会。虽然父亲的三次问话是相同的,但你能感受到父亲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生气)分角色朗读。师:哪怕得不到一个人的帮助,父亲也没有放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那为什么说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呢?2. 感受儿子的“了不起”(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生谈体会。师:父亲在上面挖了38个小时,阿曼达在

4、废墟下等了38个小时。谁来说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等待的呢?(饥饿、黑暗、困乏、危险)是啊,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面临如此大的灾难,能这么镇定勇敢,真是了不起啊!师:当安全出口开辟出来后,阿曼达又是怎么说的?齐读“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跟我在一起。”生谈体会。“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从一个七岁的孩子口中说出,而且是在震后被掩埋了38个小时后即将获救的情况下说出的,这再一次造就了儿子的了不起。师: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父亲坚持挖掘38小时不放弃?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坚持等待38小时不畏惧呢?(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思考:为什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导读:就是因为这句真

5、挚的承诺,齐读让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寻找儿子;就是因为这句朴素的承诺,齐读让儿子勇敢地与灾难作斗争,这只是简单的承诺吗?这其实是父亲对孩子(生答)是爱和信赖让这对父子创造了地震中的奇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阅读链接奇迹的名字叫父亲1.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用要素串联法来概括)2. 你是如何理解那位老医生说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这句话的?3. 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爱,用横线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迁移运用师:这篇文章同样是通过对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如山的父爱。其实在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我们感受到的父母爱可能是琐碎的平凡的,是每天风雨无阻的接送;是你生病时的端水送药;是你犯错时严厉地批评下面老师想听听你们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生读片段)结束语:是啊,父母的爱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不经意间一丝一缕自然流露,给我们一份温暖,一份坚强,一份自豪。他们的爱像溪流一般奔流不止,永不干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