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83497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地理科学1班 刘敏茜 2005260110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在教师指导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归纳三圈环流的特点。2、 正确解释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风向变化和位置分布的规律。3、 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规律。4、 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海陆间高低压中心形成的过程。5、 通过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区别不同半球、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海陆间气压中心的位置。6、 运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规律,分析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7、 举例说明,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8、 通过阅读气温

2、、降水量图表,归纳3种典型气候类型的特征。9、 通过比较欧洲西部和北美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出3-5种气候成因,并综合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不断设定条件,步步接近现实地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模式图,归纳其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2、 通过对比分析在不同季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体会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通过讨论、交流,分析三个典型气候类型案例,总结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机制,学会综合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

3、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2.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课的类型】讲授新课【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用具】自制课件、课外的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知识回顾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学。导入新课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我们运用已有的知

4、识,来分析一下在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我们把地球旋转900,让它平躺下来。我们假设地球表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不移动。板书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引导学生探究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温度差异,试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出地球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课件展示单一经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总结 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这样,在南北

5、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各自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流,即“单圈环流”。板书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过渡但实际上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板书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师生互动探究1、 低纬环流(1)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2)来自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3)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

6、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4)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带。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课件展示低纬环流立体图,配合讲解。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1)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2) 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3) 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

7、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4) 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板书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课件展示三圈环流图,配合讲解。引导学生归纳赤道低气压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教师总结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板书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

8、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归纳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特点。教师总结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分布,中间是赤道低压 风带南北对称,成 高压吹向低压课件展示 极地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中 纬 西 风 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低 纬 东 风 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分布,中间是赤道低压风带南北对称,成 高压吹向低压过渡 但是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的同时还一直围绕着太阳公转。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我们在上一章学过,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变化,这一点对三圈环流所形成

9、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影响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但是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板书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学生探究阅读课本P39文字与图211,归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和规律。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的,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假设: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

10、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直射点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板书】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课件展示】海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动态图陆海(冷)高压(热)低压夏季冬季陆海(热)低压(冷)高压【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因此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学生探究活动

11、】结合P39页图2.1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海陆间高低压中心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学生探究活动】结合P40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探究: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带状分布。【学生探究活动】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带状分布呢?而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是什么呢?【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

12、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

13、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课件展示】 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板书】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 热 带 高 压 带副 极 地 低 压 带一月切断七月切断低低高高高低 【过渡】我们再来看风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打乱了原来的气压带分布的格局,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我们来阅读P41“东亚季风图”,对照大气环流示意图,你们发现东

14、南亚和东亚在两幅图(季风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试着运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规律,分析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学生探究活动】【学生分小组活动后,由代表发言】 【板书】3、季风环流【教师总结】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风季风。 板书设计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带状状分布。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 热 带 高 压 带副 极 地 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