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81399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最后讲了“文革”,“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全国人民都希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种经济状况就势必要改变,那么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改革大致是什么状况呢?下面我们就来进入今天的新课。(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阅读教材54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2。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此次会议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背景:“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在两年时间里仍处于停滞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人帮”加在人

2、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解脱,其典型表现就是“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其实质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导致文革结束后我国在徘徊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想步入正轨、实现飞跃,首先要在思想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解放。)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次讨论会后,中共中央着手解决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过渡:那么它是如何解决的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那么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提问)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直是我党的传统,像在遵义会议期间,面对王明“左”倾主义错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党中央毅然放弃了王明错误的“左”倾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力挽狂澜,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了党和政府今后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其实早在中共八大上就已经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现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前的物

4、质文化需要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提出要加快经济建设。只是到了文革期间,党的指导方针才从正确方针上发生偏离。这次做出这样的决策,实际上又回到正确方向上来。)确定了党和国家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方针,即实行改革开放。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国家的经济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里的“转折”主要体现在三个新:新道路、新时期、新领导。新道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新时期: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

5、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知识回顾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是伟大转折,那么请同学们想想中共历史上有哪些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请同学归纳,然后教师总结。) 八七会议:1927年召开,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错误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召开,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

6、国,这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也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知识回顾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历史性巨变,那么请同学们想想,在中国近代还有哪些历史性的巨变(请同学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第三次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党和政府今后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然而,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束缚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

7、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板书):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请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含义和目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过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那么,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会在农村开展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考虑农业的地位。(1)、原因: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首先选择农业进行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比如上节课学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它关系到两亿农

8、民的温饱问题,所以首先选择农业进行改革。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领导已经大胆的开展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改革的趋势,所以改革在农村率先开展。那么是哪个地方率先进行大胆的尝试的呢?(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凤阳出了个皇帝,谁呀?朱元璋。凤阳过去有两样东西闻名全国:一是凤阳花鼓;二是凤阳的穷,十年有九年荒。凤阳花鼓有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于是,穷则思变的凤阳小岗村率先敲响了的改革的鼓点。小岗村共有18位农民签下了“生死状”(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9、),他们秘密实行包产到户,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时中央49号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然而,坐牢杀头并没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粮食大丰收。)(2)、开展: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1978年,安徽,四川农村,率先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分户承包土地)废除人民公社: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3) 、农村经济改革的作用提问: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呢?答案:书上有过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后,

1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当时在企业存在着怎样的弊端?请同学们结合课本56页历史纵横,思考这个问题。(1)、改革原因: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政企权责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呢?提问)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措施: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经营者。(教师提问:是不是说“实行政企分开,简政

11、放权”就意味着政府将不再过问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学生回答:不是。政府将通过宏观调控对企业进行监督、引导、保证它们健康稳定发展。)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一下其他所有制经济,课文55页注释)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 、作用: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的竞争力,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过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但是,改革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面临着

12、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板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面临着哪些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遇到哪些阻力?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是一部分保守的人对改革的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人主张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初步的改革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实现新的突破。(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过渡:就在这关键时期,邓小平的南巡,彻底打破了改革的僵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概念阐释(明确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时一种通过

13、市场需求强弱的变化来自然调整资源配置,实现推动和调节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出现后普遍采用并逐渐完善的经济模式,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别称。其实,只不过是资本主义较早的采用了它,这并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代名词,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实质上,它仅仅是一种经济手段。)(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决定它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而不是完全放任的市场机制。)3、 建立的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十四大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年,十五大21世纪初,4、 历史意义提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课本最后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