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80858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罗江县深雪堂小学赵小莉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 ”“ ”两个笔画和“木 ”“”“ ”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认记生字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充分感受江南的美丽,受到美的教育。 四、课前准备:flash动画课件,学生两人一份放有生字卡片的信封。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播放儿歌,导

2、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播放儿歌,(歌词为本节课课文内容)说说你听到哪些景物和动物?根据学生回答将相应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儿歌和语言创设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为后面通过语言感受江南的美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小朋友听得可真仔细,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相:学生观看江南风光静态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看了课件,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三、学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1、分组依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不会的向别人请教。 2、说一说: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它还有哪些小朋友? 3、考一考:(学生拿着字卡

3、,你考我,我考你,)生生互检。 4、玩一玩:读完生字词后,充分利课文中的那幅图,让孩子们玩词贴画的游戏,把黑板左边的词语贴到画上合适的位置。如:“禾苗”帖在图中画禾苗的地方。多种形式认读词语,熟记词语。 设计意图:在贴画的过程中,既巩固“两岸、顺水流”等词语的识记,又通过图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比如理解“顺水流”,学生摆的时候,老师让他把这个意思演示出来。很直观,很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5、指三名学生分句读课文,随机正音。(注意“儿”字在生字教学时念“ ”,在文中念轻声;“油”字的变调。 6、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评比朗读之星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得愿望,使

4、得朗读效果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为低年级学生语言的积累奠定基础。 四、播放儿歌,哼唱儿歌(歌词为本课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深化: 1、 开火车检查词语: (再次出示课件) 2、 巩固词语的字音字义:小朋友让我们把刚才读得这些词语送到江南的老家吧。 根据学生所选词语相机点课件中相应的景物按钮,出示本课词语。 有困难吗?江南: 生可能不知道贴哪里? 你们有好主意吗?(生试说)老师有个好主意,想听一听吗?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取名江南。因此,贴在正中间,好吗? 3、江南这么美,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来欣赏它吧!看画面,读新词,感受美。 4、你能说说江南都有些什么?(先组内交流,再指名说,要有

5、表情地说。) 二、创设情境, 感悟江南美景 1、这么美的江南,你们想进去看看吗?说说我们可以 坐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到达江南? 2、出示课件(小竹排顺水流) 我们今天就乘上小竹排到如画的江南去游一游。(齐读课题,读好课题) 谁能用书声把江南的美传递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其他小朋友闭上眼睛听,等一会儿告诉老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配乐读) 3、汇报感受。 请小朋友美美地读一读课文。1、自由朗读2、精读课文,体会动态美。 4、 在你的心目中,江南除了这些(指书上的景物)还会有些什么呢? 如:杨柳、小桥、小船、亭台、桃树、水牛、枇杷 你能从色、味、形、声等几方面把景物说具体吗?(出示实物

6、图片) 引导举例:如:桔子 怎么样的桔子? 能加上它的味道吗?酸溜溜的 引导学生说:酸溜溜的桔子; 黄澄澄的桔子。) (出示儿歌)改编方法:我们可以把书上的“鸟儿唱,鱼儿游绿油油”这些内容换成刚才说的东西,如果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先示范。同桌一起试编,师巡回指导。 5、 诵江南: 检查改编情况。 小朋友让我们来为自己的儿歌唱一唱、跳一跳,好吗?自由准备后请学生表演。 今天回家请你的爸爸妈妈把我们自己编的小小竹排画中游写下来,就叫小小竹排画中游(二),好吗?(师改课题) 三、 写字: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江南的小朋友吧!你能告诉老师她在干什么吗?看看小姑娘的写字姿势好不好?(生念写字歌) 1、先

7、请小朋友告诉她在田字格里写字要注意什么? (1) 字写在中间。 (2) 写的时候看看横(竖)中线上有哪些笔画? 2、出示要写的三个字:这就是她写的三个字,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 新笔画:横折 是一笔写成的。(书空) 横折有两种写法(出示范字):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结论:一种折下来是斜的,师范写,生书空。另一种折下来是直的,师范写,生书空。(2)引导: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三个“口”。 中间加一横变成“日”; 中间加一竖变成“中”;还可以变成哪些字? 生:白、目、申 师:对,这些字都是由“口”变化而来的。 3、

8、小朋友,你知道“口、日、中”这三个字是怎么写的吗?出示三个字的书写笔顺,你能看得懂吗?请你说一说。 4、让我们和小姑娘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好。请小朋友一边心里说笔顺,一边在书上写。(音乐)课后反思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这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课件辅助,突破

9、难点。在讲课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接着给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图,让学生发现江南这边什么多?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马上接着说:“桥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桥流水”的特点说出来了;当让又有同学联想到“鱼多”、“船多”,这可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啊,我的图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场景。因为孩子们说得比较全面,所以我就告诉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这样的知识还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们也特别专注。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又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得这地方美,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

10、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关注学生,鼓励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平时识字、读文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许很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会多叫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不过我想课堂机会是平等的,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像马帅这个男孩,他的识字能力比较弱,但是在我的鼓励下,他整堂课都能积极参与,相信他收获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翘舌音不分,但我还是请他读,因为他信心十足地举着手,同时也给了他表现的机会。另外在朗读比赛中,虽然同学们明显觉得一位同学好,但我还是不忘给落后的同学鼓励,因为他的勇敢。的确,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他们的学习信心会更足。 3、重

11、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今天的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提问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还是能很快领会到我的意思,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读能力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另外今天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也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只有一个人发问,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赞赏的,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学会提问。(开学两个多月来,一年级的孩

12、子进步是最明显的,他们从不会到会,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对课堂的冷场也是我预想之中的。)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许多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 1、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2、关注了后进的孩子,但是对中间型的学生似乎表扬、鼓励用得少了些,导致后半节课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要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是我应该努力做到的。 3、识字环节趣味性不够。如果在中间安排一个识字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投入,毕竟他们还是一群6、7岁的孩子。 4、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该再从容些。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写景的诗歌确实是一个难点,上过后才发现真的遗憾多多。还望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