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791259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芦溪中学课本教案 http:/ 高三第一轮修正 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讲解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

2、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物质能量废弃物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箭头、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

3、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城市

4、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主要体现在:国际水域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臭氧的消耗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球烟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欧洲:由于河道改造和污染的影响,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东欧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5、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并影响着附近地区人们的生活北海和地中海:受到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严重污染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在南侵印度洋: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以及硬蹄动物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人口增长 历史阶段: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650年后加快,二战后迅猛增长,目前速度放慢发达国家增长慢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6、、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造成的。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

7、题3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北,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

8、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表达的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外图箭头表示);第三层含义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内圈箭头表示);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律,既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

9、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就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原则 公平性原则: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社会公众积

10、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面临困境 深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面临的困境详解:(

11、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据。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到下个世纪我国农业资源将迅速接近承载能力的极限。森林积蓄量、河川径流量我国人均为8.17m3和242m3分别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1/4。巨大的人口压历程大大地超过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庞大物质需求只能靠生态系统的超负荷运转来满足。其结果将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危及到自然系充的生态平衡,由此可形成的恶性循环,又不断地削弱整个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演替便是典型例证。(2)来自资源短缺

12、方面的压力: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1978年-1988年,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1%,而同期国民经济以9%-12%的高速度增长,缺水范围加大、程度加剧,特别是华北地区更为严重。我国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到1988人均耕地、淡水、草地和林地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落石出平的32.3%、28.1%、32.3%、和14.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4)

13、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据调查,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1万km2,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0.13万km2,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被剥去1厘米厚的沃土层,流失量占全世界1/5。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农作物需要的养分,仅黄河、长江一年流失的N、P、K就达4400万吨,超过了我国一年的化肥施用量。草场严重退化我国现有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加,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20.25亿亩,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3000万亩的速度增加。消漠化威胁形

14、势严峻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约650万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留民营村 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生态农业 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劳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起一个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从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