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1759466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87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知识“路线图”1.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农业出现以后,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村落形成。居住形式不断演变。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也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居住环境。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集镇。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以及防卫和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2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线索线索“互联网互联网”整合一人类居住空间的演变1村落及集镇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

2、现,使人类从居无定所开始筑屋定居,进而产生聚族而居的早期村落。(2)分工和交换、繁衍和防卫催化出各具特色的经济、军事、政治集镇。2城市的出现及演变(1)商周时期的王城、都邑,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的城市等都说明城市逐渐成为了人类生活最主要的载体。(2)近代的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推动了传统乡村社会向近代城市社会的转型,城市化反过来也加速了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步伐。(3)生产方式和生活空间的变化对城市居住条件和公共设施的改善与完备提出了需求并为其提供了前提,推动了城市功能朝着多样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市政管理逐渐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诞生

3、与发展。整合二世界各地的民居1民居的历史价值: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2两河流域:建筑材质土与植物混合。建筑的材料主要是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筑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3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4古代中国的民居(1)远古:南方地势低洼潮湿巢居;北方地势高亢干燥穴居。(2)自先秦以来: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等级观念、长幼有序)。(3)明清: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5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6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

4、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整合三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18401894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在西方影响下洋务派和官僚地主、商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中国第一批近代城市出现。218951949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在实业救国的思潮中,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加之民国政府鼓励投资办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因长期战乱,城市化进程缓慢。319491957年:在“一五”计划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且从沿海向内陆发展。419581965年:由于“大跃进”,大批劳动者涌向城市,出现一次城市化高峰;但随着三年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519661977

5、年:因“文化大革命”,城市化进程几乎停滞。619781991年: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71992年至今: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解题解题“金钥匙金钥匙”一、选择题满分导练解题技法选择题解题通用排除法选择题包括材料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等多种题型,也有诸多解题技巧,但最通用的是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解题时首先排除本身错误的备选选项或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备选项;如通过排除尚不能得出答案,则需对剩余备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答案。逆向选择题则要

6、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把说法正确的排除即可。经典示例技法支招,有章可循技法点拨巧用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有关汴京相国寺集镇、庙会、集市的繁荣及特点。集镇、集市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汴京是北宋的都城,商品经济活跃,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是集镇、城市发展的体现。模拟演练创新应用,立竿见影12022山东威海期末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表明()A两河流域村落发展迅速 B农业发展决定村落规模C原始村落分布较为均衡 D

7、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答案:D点拨依据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多分布在大河流域,说明河流对村落出现的影响,排除干扰选项。2.2022大连期末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现开放式,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规整,且多呈南北向。出现这种差别主要由于()A政治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高低C民众数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答案:A点拨审题干:雅典卫城平面布局的开放式体现了政治上民主的理念,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规整和南北向体现重秩序、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3.2022大连期末唐代对房屋建造有严格的规定:“王公已(通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

8、,临视人家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此规定反映了,唐代房屋建造()A受经济实力影响 B崇尚节俭、避免奢华C等级色彩明显 D讲究礼仪、主次分明答案:C点拨题干材料反映了唐代对王公、三品以上官员、士庶、庶人等群体的房屋建造有不同级别的严格规定,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答案。4.2022山东临沂月考下表体现了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A.城乡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年份19781980199020002010城市化率(%)17.919.426.436.249.9

9、答案:B点拨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分析判断排除不正确的选项。二、非选择题高分导练解题技法以分值定答案,简明扼要组织答案1以分值定答案,简明扼要解答非选择题(1)解答非选择题应注意分值,按分作答,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说明要点多,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2)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如果把组织的答案看作数学上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尽可能使这个“集合”与标准答案的“集合”形成“交

10、集”。2组答案要条理严谨作答(1)组答案要注意紧扣设问,简明扼要,规范作答。(2)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3)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4)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经典示例技法支招,有章可循例2021新高考湖南卷,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

11、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

12、“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9分)关键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分值定答案,

13、简明扼要回答。第(1)问6分,概括背景,应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进行分析,如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原有的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暴露;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构建新的管理体制等。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6分,根据“扩大了居委会职能”“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意义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了基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适应了城市化发展需要,创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等方面概括即可。参考答案(1)背景:中共根

14、据解放区基层治理,总结经验教训;国民党政权崩溃;保甲制度弊端丛生;城市三级行政管理体制效率低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化三改顺利进行,对城市进行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变化:居委会职能扩大;社区式管理渐趋主流;社区新兴组织出现并参与社区管理;基层管理民主化程度提高,协商式民主逐渐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意义:提高了基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适应了城市化发展需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3分)模拟演练

15、创新应用,立竿见影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6、。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3分)答案:(1)相同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6分)(2)有利条件: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6分)(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