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周妍.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73101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颗钻石周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颗钻石周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颗钻石周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颗钻石周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颗钻石周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颗钻石周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颗钻石周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周 妍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去感悟。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

2、情,并受到熏陶和感染。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 (二)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鉴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

3、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身心都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导读、课文分析、音乐欣赏等等)来丰富和完成。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话作品的教育意义,体会博大无私的爱,陶冶情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

4、篇童话故事,它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七颗钻石。(板书)(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吧!(师范读)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合作交流: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找出写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用铅笔做好记号。教师随机板书:木 银 金 钻石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呢?过渡: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三)研读思考,自主探究1、感悟第一自然段齐读。思考:小姑娘为什么去找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这次旱灾到底有多严重呢?(花儿 _ 草木_ 许多人和动物 _)那我们再来齐

5、读一次,读出旱灾的严重。2、感悟第二自然段(1)过渡: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木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2)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你能想象小姑娘当时到哪去找水了吗?是怎样去找水的吗?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3)请XX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水来的不容易?(4)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接满了一罐水,她是多么孝顺,多么爱妈妈。3、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过渡:小姑娘抱着这一罐满满的水往家走,后来又发生什么事呢? 木制的水罐怎么又变成银的呢?男生读一读。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给小狗喝?为什么只倒一点?重点字

6、“捧”)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这银水罐就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4、感悟第五自然段(1)过渡: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金水罐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听。小结:小姑娘深爱着她的妈妈,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就像小姑娘金子般的爱!5、感悟第六、七、八自然段(1)过渡:金水罐里还剩一些水,小姑娘看着这清澈新鲜的水,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这个时候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小姑娘怎么做的呢?(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过路人的有气无力,小姑娘的毫不犹豫。 (3)出示填空: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

7、娘先想到的是 ,是 ,是 ,却忘了 。(同学们,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 生病的妈妈 ,是可怜的小狗 ,是口渴的路人,却忘了自己已经口渴难忍。)你们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指名答小结:小姑娘是那么无私,她的心灵是那么美好,当过路人接过金水罐,这时又发生了什么奇迹呢?(手势学生跟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涌出了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6、体会爱心,回顾全文水罐由当初的一个普通的木水罐到现在的七颗钻石,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画爱心。过渡: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当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在空中

8、闪闪发光,当大地披上一层银灰时,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的流了出来。小姑娘的爱心换来的水流会让世界变成什么样呢?小姑娘用爱心换来的源源不断的一股水流,让所有干涸的河流和水井_,干枯的草丛树木_,大地_,花儿_,小动物_,人们_。(四)、总结升华过渡:(播放音乐)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的爱心,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1、你平时感受到了哪些爱?平时你付出过哪些爱?希望同学们永远拥有这颗像钻石般闪亮,像星星般璀璨的爱心!2、这篇课文为什么用“七颗钻石”为题,而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或其它与水罐

9、有关的词来用题目?(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3、总结:看来,这七颗钻石是爱的源泉,她流淌进了我们的心灵,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同学们,更感动了老师,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朗读)(五)、布置作业: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六)、板书设计 七 颗 钻 石 木 银 金 钻石七颗钻石教学反思周 妍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10、。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去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并受到熏陶和感染。这篇简短的童话故事,蕴涵着深刻地道理。本课的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水罐发生的几次变化,于是我让学生再次用各种形式的读书方式来阅读课文,

11、寻求“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之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引导学生挖掘埋藏在课文中的本质,获得感悟。从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到回家途中把水分给小狗,再到自己把水给了过路人这一系列举动中,体会到小姑娘孝敬母亲、爱护小动物、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最终使学生发现小姑娘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教育。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透露出的那份广博的爱心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感受到了哪些爱?一开始,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表面,说的都是同学之间借笔、借橡皮之

12、类的事。于是我加以引导:“想想你身边,还有哪些人在默默地奉献爱?”这时,就有学生提到了:“下雨了,妈妈给我送伞。”“妈妈每天起得很早给我做早饭。”“有一次半夜里我发烧,爸爸妈妈马上送我到医院,给我拿药、倒水,整晚都陪在我身边。”孩子们已感受到父母的爱了。 然而,只激发他们说父母之爱,我觉得还不够。课文中的小女孩无论是对小狗,还是对妈妈,甚至是对陌生人都能够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这份爱是多么的广博。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会感受爱之后,能自主地把爱延伸下去,我出示了最后一个问题:平时你们付出过哪些爱?有的谈到为父母分做家务,有的讲述曾经帮助陌生人的经历,有的神气十足地讲述着爱护小动物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张张纯净的笑脸,一份份朴实的爱心,比钻石更加光彩夺目,珍贵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