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Word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71715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琴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琴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琴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琴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琴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琴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琴Word(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音乐纵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实际上从远古至唐末,直接的声音材料(乐谱)极为贫乏。所以研究古代中国音乐史只能从一些间接的资料(如文献、乐器、雕刻、绘画等)入手。古琴是中国乐器中保留有较多声响资料的乐器之一,所以欲了解中国古代及传统的音乐风貌,古琴实在是一不容忽视的音乐宝库。源远流长的古琴音乐已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弹奏法、指法等等体系,故历来有琴道或琴学之称。本文将古琴艺术此种种不同体系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一、琴制1 、形制 古琴属于平放弹弦类(zither)的乐器。共鸣箱由两块长约三尺六十的木板胶合而成,头宽尾略收窄,琴面为桐木而琴底为梓木。琴身全部上漆,琴面头部镶有一块称

2、承露的硬木,木上有七孔的贯琴底以便穿琴弦,承露左面另一称岳山的硬木用以架弦。琴尾月牙形缺口处两端用红木镶嵌两片边饰称为焦尾(或称冠角),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焦尾中间为龙龈。琴面镶嵌上十三个螺钿的圆点叫“徽”,用以标记琴的音位。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间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为十二徽,徽位是根据琴面的长度分成若干等分来排定的。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琴底有两个长方形的孔作为共鸣,位于琴底的中央(约于琴面的四徽与七徽间)长六寸许的为龙池,而再下十寸多(位于琴面十征与十二徽之间)长约三寸的为凤沼,在凤沼之右另有足池以插上两只雁足。琴面的七条弦的头部系

3、于绒头,绒头再系于琴轸,架在岳山上的弦直伸到龙龈,然后分别缠在琴背的两只雁足上。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 2 、琴的制作精神在明清刊行的古琴专书里,其旨章、题辞或序,多将琴的发明和制作归功于神农、伏羲、舜等上古时期的先贤。琴的发明年代是否真的早至这些传说人物,当然不需要尽信,但是从这些追记的传说中,却可看出琴乃是儒家所推许的圣贤的发明。既然是由圣贤所制,琴当然应该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琴的制作精神是符合儒家思想的,可见其制作的出发点本身已代表着一种高度文化。当然,儒家之名其实是战国才出现的,琴之由上述先贤所发

4、明乃是后来琴书追记的传说。琴制确实可考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不过,由此可见传统读书人对琴寄予的“载道”与“言志”的厚望。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汉。白虎通),可见琴本身的命名及其导引的目的亦不外乎儒家所重视的仁德与中正和平的思想。乐托。魏文侯篇说:“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就是企图以琴瑟丝弦乐器的温柔音色来联系到正直、敦厚的志义之臣。琴之所以如此命名亦因为它与禁谐音,以“琴”来隐喻禁止淫邪以存正气。所以琴被认为是圣人之乐,圣人之器。 明代神奇秘谱的序里说:“然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5、 琴还可以正国风兴道德,它应该是读书人每天生活修养的一部份,所以古人有“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上述乃相传造琴之旨,实乃儒家一贯以音乐来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 3 、琴制寓意儒家的世界观为人为的、政治性的世界观,认为人应该善用其聪明来处理各种事物。所以,人首先应该团结,这就是为什么儒家提出仁这个观念,仁就是推己及人。 中国人注重和合性,所以更重人伦,即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人伦的基本是要两人和合才成伦的,重视人伦即重血统及尊卑的关系,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观念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从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着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官、商、角、征、羽五根弦象征

6、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着,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4 、音色、音域古琴共有三

7、种音色。一为散音,即右手弹空弦所发的声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二为按音(实音),即右手弹弦,左手同时按弦所发的声音,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三为泛音,即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而右手同时弹弦时所发清越的声音,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磐。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古琴音域共四组又一个二度,计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和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二、律制纯律将弦长以二分法、

8、三分法及五分法算出的泛音音位。 简律(三分损益律)将弦长分别以三分损(减)一、三分益(加)一方法算出的按音音位。 三、制作、鉴别古琴造型优美,历来为制琴家所重视,南宋芝翁的太古遗音,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联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样,古琴型式虽多,但只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来,琴制由大渐趋狭小。一般说来,太古遗音琴制为中琴,唐琴属于大琴二列。 我国制琴历史极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工艺精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珍品。 制作古琴最重视选材。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蛀等缺陷的梧桐

9、木制作。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总结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古琴的制作已失传多年,一些历代流传下来的名琴,又多系演奏家自制,故各部件的位置、尺寸很不统一。古琴恢复制作是近几十年的事,所仿制的琴,也各有特点,但音量都较小,还不适合在演奏厅使用。近年来试制改良的宏音古琴,使它初步适于独奏、小型合奏或为歌唱伴奏。 鉴别古琴的优劣,主要从选材、工艺和发音等方面进行。在工艺上,琴面弧度平正、自然适度,不能有凹陷或不平现象。琴身端正,放于桌上应平稳。各部分加工须精细,胶合处严密牢固无缝隙。琴身油漆色调雅致,表面平滑光亮。琴弦应丝条均匀、质地光泽,洁白而拉力强。缠弦以紧密、均匀、明亮、光润为佳。

10、在发音上,应音响纯净、音量宏大,各弦发音均匀,没有杂音,高音清晰,共鸣和传远效果好,音色优美、圆润、清脆,既不尖锐,也不钝拙。 古琴上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这种特有的现象,是由于木质、漆底和振动性能等的不同,琴漆经过长年的振动而造成的。有断纹的古琴,不但琴音透澈,而且外表也很美观。北宋以来,琴人对此极为重视。断纹的形状较多,据潜确类书中载:“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古琴历来以蛇腹断和梅花断最为名贵。辽宁博物馆珍藏的唐琴“九霄环佩”,就是蛇腹断的古琴。 四、曲

11、目于一百五十余种琴谱中共三千多曲,去其异名同曲者共六百多首,经打谱可弹奏的约一百首上下。极大部分为抒情的“文曲”,表达深远的意境或情思。传统表现激烈气氛的“武曲”有广陵散。其他风格较热烈的琴曲则有风雷引、鸟夜啼、酒狂等。从表达的内容分类有写景(如流水、潇湘水云、平沙落雁)、写情(长门怨、古怨、阳关三叠、忆故人和叙事(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圯桥进履)三大类。其实写景的琴曲中往往寓有写情,而琴曲又以借景抒情、托物喻人、融情人景等境界为最高。 五、指法1.右手指法主要为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双弹、如一、叠涓、拨、刺、伏、撮、打圆、历、滚、拂等。 2.左手指法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

12、种。按音有跪、带起、拳、推出、同声、爪起、掐起。滑音有吟、猱、绰、注、撞、逗、唤、上、下、淌、往来、进复、退复、分开等。 六、记谱法1.文字谱为一篇详细说明弹奏法的文字,不直接记音高和节奏,举例如下:“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构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于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于商角即作两半扶挟挑声一句。”(摘自碣石调。幽兰谱第一段第一句) 2.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是属于指法谱(tabl

13、ature )。 一个字块通常可分为上下两大部分: 上半表示左手指法及位置,下半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有时左下往往指示左手滑音的动作。以上字块可读作“名九注勾三”,即左手名指按第三弦八九徽间,右手中指同时勾三弦及左手滑向九徽。 七、传统演奏形式1 、琴曲独奏指古琴的纯器乐独奏曲,可依其长度及段数分为小型、中型及大型者。 小型(长一、二分钟,二、三段的短曲):玉楼春晓(约一分、三段) 良宵引(约一分、三段) 耕辛钓渭(约一分、一段) 中型(约长三分至七分钟,六至八段者) 平沙落雁(约五分、六、七段不等) 梧叶舞秋风(约三分、八段) 醉渔唱晚(约三分、七段) 忆故人(约七分、八段) 大型(约长七分至

14、二十分钟,九段至四十段不等) 潇湘水云(约七分、十八段) 水仙操(约八分、十段) 渔樵问答(约七分、十段) 幽兰(约十分) 流水(约七分、八九段不等) 岛夜啼(约十分、十段) 秋塞吟(约八分、九段) 秋鸿(约十五分、卅六段) 渔歌(约十四分、十八段) 广陵散(约二十多分、四十二段) 2.琴歌附有歌词可供边弹边唱者如黄莺吟、古琴吟、古怨、阳关三叠、湘江怨、胡前十八拍、凤凰台上忆吹箫、慨古引、凤求凰、秋风词等。琴歌的体栽一般来说较琴曲为短小简单,因为要配合人声则不能如器乐曲般复杂。 3.琴箫合奏通常以低沉深远的洞箫或琴箫吹奏来配合琴曲。 4.琴瑟合奏“诗经”里说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及“尚书” 中的“搏拊琴瑟以咏”,都可看出古代琴瑟合奏的传统。清。庆瑞撰的“琴瑟合谱”,正是古代琴瑟合奏传统的最佳证明。 5.合奏两张或以上(通常不超过四张)的古琴齐奏。 6.雅乐合奏古书“周礼”、“仪礼”均有提及奏雅乐时琴与瑟、笙、排箫、钟、磬等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