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675433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自创商誉如何确认【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商誉是无形资产,按其取得形式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国际上对外购商誉作为资产确认基本达到共识, 但对于自创商誉的确认在会计实务中至今未被认可。对于自创商誉是否应进行确认? 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其理由如下:1、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在现实会计世界中,究竟是否确认自创商誉, 这主要取决于自创商誉是否满足现实会计中资产的两个确认条件: 其一, 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其二, 是否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概念框架中规定,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将资产的定义为: 资产

2、,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首先, 商誉无论是外购的, 还的自创的, 都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 并且其形成是基于过去的若干交易事项, 这显然符合资产的定义。其次, 资产的计量虽存在不确定性, 但只要计量的假设是合理的, 数据的取得和计量的过程是可以接受的。商誉的计量也是如此。自创商誉可以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一计量属性进行计量。计量自创商誉所要确定的各因素, 行业平均收益率,企业预计的超额率以及贴现率, 这些都可根据同行业的有关数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通行利率等, 结合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企业可能的经营举措

3、等, 加以综合确定。因此可知, 自创商誉的价值也是可以计量的。综上所述, 自创商誉明显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2、保持会计原则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向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订无形资产的会计规范时强调无形资产不管其取得形式如何, 都应同有形资产一样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同时强调所有的自创无形资产也应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因为只有保持会计规范的一致性, 才有可能提供更可比的会计信息。就商誉而言, 不论是外购商誉还是自创商誉, 都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规范, 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而传统会计模式只确认外购商誉, 而不确认自创商誉, 这显然有

4、悖于会计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原则。3、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之一是权责发生制, 它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与此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 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的依据。可见, 企业在被并购时所形成的巨大的商誉价值, 并不是只产生于其被并购之时, 而是该企业的商誉在并购之前就早已产生和存在, 只是在被并购之时才得以实现。对这种自创商誉在平时不确认, 仅在并购交易发生之时才加以确认, 实际上是遵循了收付现实制

5、原则, 而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4、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21 世纪的钟声, 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 掌握知识的人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因此, 在企业的资产中, 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而传统会计模式下的无形资产揭示的不够充分, 这必将弱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因此, 经济发展对传统无形资产会计提出了挑战,其要求对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加以改革, 以充分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这种情形下, 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已成为无形资产发展的必然。结语:总而言之,税务筹划做为企业集团的一项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财务人员所认可并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远不止本文上面所提到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我们一定要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树立合法税务筹划观念,深入研究税法规定,充分领会税法精神,做到合理筹划并纳税,以达到合理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增加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措施,为税收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编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