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66614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内容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正如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关注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关键词】 物理素养 有效教学 培育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何谓物理素养?我认为学生的物理素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即要掌握系统的基本物理知识;(2)具有科学的思维

2、方法和工作方法即要具备物理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能力、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敏捷反应物理现象的能力;(3)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指学生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技能的掌握并付之于实践时要有谦虚谨慎、吃苦耐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它是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物理学科来说就是“物理素养”,而“物理素养”不是学生与生俱有的,要通过后天的培育。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便是课堂教学!由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在基础知识、思维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生仅靠初中培育起来的那一点点物理素养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由下面一项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调研情

3、况表便可见一斑。感受程度学科及其排序较喜欢的体育、数学、化学、语文不喜欢的外语、物理、生物压力大的数学、物理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上表表明,高中物理课程是学生觉得太难的、最不喜欢的、压力很大的、内容偏多的学科(尤其是女生)。二、归因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问题。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总是遵循着这样一种模式:物理事实概念规律概念和规律的应用,尤其是在新课教学中“重结果”、“满堂灌”的情况非常严重。它把获得知识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让学生记住许多特例的结论,把它作为解题的根据,用教师总结出来的结论取代学生具体的

4、分析过程,学生解题的行为是回忆,而不是分析。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不透彻、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没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做一些简单题,碰到复杂点的就不知从何处着手,考试也考不出高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物理很枯燥、很乏味,渐渐对物理失去了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怎么能学好物理呢?况且现在的高考方向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比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因此,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迫在眉睫!三、物理素养的培育方法要培育学生的物理素养,让学生喜欢上深奥的物理学,根本途径是要从课堂上入手,注重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

5、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教学任务完成了多少,而应该是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在认知上: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发展或是学生能否自主建构包含有形和无形知识的完整统一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一)培育方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层次性物理课堂教师只有一个,学生则有五六十个。这么多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差异是不科学的。教师若不顾学生差异,课堂教学没有层次,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不高,所以高中物理教师的授课一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在我的物理

6、课堂上,很多的话都要说得很明白,模棱两可的话尽可能不出现。例如:哪些内容这堂课是必须巩固的,哪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掌握;哪些知识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我都要跟学生交代清楚。所以在我的课堂我并不总是要求学生都百分之百的认真,而且依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又比如教师在设计学生的巩固性练习时,要注意“梯度”和“层次性”,既要有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题目,也要有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的题目,这样,才能确保差生吃了、中等生吃好和优等生吃饱,从而提高练习的实际效果。当然,实际操作的过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有矛盾的时候,甚至不可调和,这时候我们教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为了大多数学生学好物理。同样要注

7、意班级学生内部的帮扶,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召集班上物理成绩比较好的十来个同学组成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将他们每个同学与一个后进同学结一个学习对子,还不时对学习对子进行评比。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全班的学习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浪潮。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优等生体会的是成功的乐趣,后进生感受了同学的关怀,而老师则四两拨千斤巧妙地提高了全班的物理学习效率。(二)培育方法二:教学时要让学生搜寻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从物理到生活,从生活到物理”是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学习内容,思维会更加活跃,答案也会更丰富多彩。如在机械能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

8、样一个情景,以供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可以让学生荡秋千比赛。游戏规则:在开始时,给秋千一个同样的力,之后就不再给力了,看谁荡的时间最久。猜测:有学生会这样荡秋千,坐上秋千开始摆动后,有规则地在最高点起立和在最低点下蹲,看起来好奇怪,荡秋千还一下站一下坐的。可结果秋千摆动的幅度非但不会越来越小,反而逐渐增大,越荡越高。这是为什么呢?分组讨论两个问题:1、荡秋千时秋千的哪一些能量发生了变化?怎么变?2、该同学的方法是如何做到使秋千越荡越高的(从能量角度去思考)?学生讨论后可引出机械能的课题。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而且通过让学生参与搜

9、寻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生的思维很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在新教材中,有不少的课题是具有开放性的思维的。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只写出了引导学生明确所探究的问题,演示实验的设计只写用什么器材、进行什么操作、注意观察什么,而几乎都没有把实验的现象写出来,更不写由此得出的结论。这个开放性演示实验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练习观察,并从观察中自己得出结论。(三)、培育方法三:习题教学时要注重过程分析把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是令人激动的时刻,是一个人物理素养的标志。一道习题没有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习题的过程分析中来,让学生

10、亲历物理习题的解决过程。并共同探讨出如下模式: 文字 情景 模型 过程 特点 规律 方程 检验例题:在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一不可伸长的不导电细线的一端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把小球拉起直至细线与场强平行,然后无初速释放。已知小球摆到最低点的另一侧,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如图)。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1、学生板演:-先不评讲,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易 错点,暴露学生的思维问题。2教师评讲:(1)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审题和题意分析:读题且明确研究对象(注意:圈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并挖掘出隐含着的条件)情景及过程分析: A、状态分析:这个问题包含哪几个状态?小球分别

11、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B、受力分析:在以上几个状态中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C、运动过程分析:在小球无初速下摆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小过程来分析?D、做功分析:在这几个小过程中,分别有几个力对小球做功?做什么功?做多少功?模型及特点分析规律方法分析:你认为选用什么规律方法解决比较合适,用这种方法解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列方程计算结果并检验点评:教师在分析例题时,应自觉进行“心理换位”,多用学生的眼光和心态云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难学生所难。不要光讲“应该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样做的”。(2)引导学生进行易错点、失分点分析:易错点:在最低点时,容易漏掉重力。失分点:表达

12、不规范。解题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物理题、每一个物理过程或者物理情景,要用最简捷、通俗、全面、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侧重于受力分析)点评: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最重要和本质的过程。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诱发情景,迫使学生将潜伏在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暴露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易错点、失分点的查找分析,正是暴露思维问题的一种方式。(四)培育方法四:物理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能力物理素养的培育不仅仅限于会解几道题,也不仅仅只限于课堂,还须将其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物理问题解决后的反思便是其中的一种。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解

13、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反思一:相关知识解题过程实质上是知识应用过程,是应用有关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反思二:一题多解许多物理习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因此,在平时解题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良好的思维习惯;此题还有更好、更简捷的思维解法吗?使学生能从多方位、多角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找解答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反思三:一题多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学生的应变能力,许多高考题给学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变”化点,学生如果没有识别出来

14、,该题也就解不对了。有些学生一看到“变”就紧张得不知怎么下手。因此,在平时解题训练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在解答原题后,对原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在保持原题物理模型的情况下,作一些适当的变化并进行解答。即:某一物理原型题变更提问物理量变更对象的环境变换题给物理量变更对象的结构举例:原形题: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v0的速度射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若不计粒子的重力,问带电粒子将作什么运动?为什么?v0通过变形为以下10个题目(如图,题目略)v0PS1xm+qSUoLdvUOPMx荧光屏OBBMNKddS1S2A1A3A4O6030Ev0B21xyB2B1Ov通过对原题的多变

15、和解答,横拓纵伸,学生对磁场这一章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思维也有一个大的飞跃。可见,一题多变把原题置于更广阔的物理背景中,实现了知识间质的转换、迁移和沟通,通过对比,使思维更完整、清晰、灵活。达到解答一题掌握一类知识体系的目的。同时经过一题多变,进行立体发散思维训练,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反思四:研究方法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的物理高考,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方法就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桥梁,只有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平时解题训练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反思该题使用了什么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通常还学到哪些研究方法?反思五:收获与提高一般来说,每一道习题都有它的命题意图和目标,那么,我们每解一道题都应有收获和提高。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要设法让学生捕捉、揣摸命题思想,力争每做完一道题都有较大的收获。所以应让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