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送别诗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54565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送别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羁旅送别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羁旅送别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羁旅送别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羁旅送别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羁旅送别诗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正博高中高三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 (一)羁旅送别诗 备课人:蔡晓娟 一、 辨明题材下面这几首诗,在题材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送蜀客 (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这些诗按题材可归入 送别诗 一类。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2、,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这两首呢? 羁旅诗 渡 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

3、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二、 了解特征(一)内容上较广泛,涉及领域较多;1、 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王维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 边关思乡: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二)手法多样,特别是借景抒情更具特色;送

4、别诗首先是抒情诗,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 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直抒胸臆)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借景、境抒情)解析: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

5、,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雨霖铃(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虚实结合)谢亭送别(谢诨)“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乐景哀情、衬托)解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三)抒情风格上,或豪放或旷达,或凄婉或含蓄;1、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凄婉悲凉2、情深意长的勉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

6、少府之任蜀州)激情勉励,境界开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情谊真诚,信念坚定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话语平淡,情感深沉三、 考查重点(一)意境、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式: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提问变式: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例一: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

7、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例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参考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答题须知: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8、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在答题时首先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景不能变样,情不能变味,语言力求诗意。接着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从哪儿看出是“哀伤”,为什么而“哀伤”。练习:

9、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二)、手法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提问变式“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例三: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

10、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例四: 岁 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

11、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o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答题须知: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间接抒情又包括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

12、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描写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描写手法在诗中可具体化为:(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

13、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时首先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接着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练习: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送蜀客 (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

14、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三)、意象特征例五: 双调清江引 秋 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从而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例六: 渡 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答题须知:意象是为抒情服务的。鉴赏诗歌归根到底要透过诗歌的形象把握感情,因此高考命题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