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496308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节-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节-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波的干涉和衍射-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波的干涉和衍射 教学设计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李荣英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运动和力等矢量的合成分解,以及振动和波的基础学问;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少量的、较困难的、不明显的干涉现象或类似干涉现象。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干涉图样和波的干涉条件;(3)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干涉现象都是波所特有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培育学生的鉴别实力、视察实力、分析推理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互动试验,培育学生探究科学学问的爱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通过全对波的叠加与干涉现象

2、的探讨,培育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视察分析四周事物的习惯,了解物理学问与现实生活的亲密关系。教学重点: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析;波的干涉条件。教学难点:波的干涉条件的理解教学方法:试验演示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发波水槽(电动双振子)、音叉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老师: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学生在门外喊报告。提问:谁的声音?看到人了吗?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人?学生:思索,回答。老师:引导说明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接着传播,而光波为什么不能?通过下面的学习后我们再来说明。今日我们学习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二)进行新课一波的衍射老师:刚才

3、我们提到声波绕过障碍物接着传播,生活中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障碍物,会绕过它们接着传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下面我们视察一个试验。演示试验:在发波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缝视察水波通过狭缝后的状况,变更缝宽再视察。模拟试验:由于试验现象不明显让我们看模拟试验来分析老师提问引导学生的视察点:视察下面几个试验,有没有衍射现象发生?学生对比视察思索回答。试验现象分析:水波经过大孔后,可近似地看作是“直进”的,但边沿是模糊的,不像刀切的那么齐有衍射现象正如太阳光从窗户射进来,粗略地看明暗界线是分明的,窗框的影子很整齐;但是细致去视察影子的边缘时,就会看到模糊的,明暗界线不是像刀切一般

4、地齐它们的区分是小孔发生了明显衍射。那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图片对比分析:哪个图发生了明显的衍射?试验结论: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视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板书: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但要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说明生活现象:回到课前问题“闻其声不见其人” ,人耳所听声音波长范围:17m-17mm 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的范围:400nm-700nm二波的叠加过渡:以上我们讲的一列波的传播问题,那么假如同时有两列波传播,这些波之间会怎样相互作用、最终将会发

5、生什么现象呢?配套课件展示:Flash课件“波的叠加” (要求学生留意视察相遇前,相遇时和相遇后波的传播状况。)学生视察:a、波相遇时的现象;b、波相遇后的现象。波的叠加:几列波在同一界质相遇,相遇时,重叠部分的界质点参加几列波引起的振动的矢量叠加,相遇过后,各列波保持原有特征不变而接着传播。学生列举:几列波相遇后特征不变的事例答:嘈杂的教室中我们仍旧能够辨别某同学的声音。过渡:假如相向传播的两列波频率相同,则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一种奇妙的现象,这就是波的干涉现象。三波的干涉演示试验: 发波水槽中一个振动杆带动的两个震源,打出两列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水波,视察现象。模拟试验:试验前说明:两个

6、小球的振动快慢是相同的,即振动频率或周期是相等的,它们在水面上振动时,会产生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两列波。试验现象:学生可能找不到视察点,老师指引通过提问明确试验现象,并指导学生视察时要整体和局部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要区分短暂现象和稳定的规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了解现象发生的条件。在振动着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安静的振幅较小区域和激烈振动振幅较大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现象分析:课本图12.4-5所示的是产生上述现象的示意图。S1和S2表示两列波的波源,它们所产生的波分别用两组同心圆表示,实线圆弧表示波峰中心,虚线圆弧表示波

7、谷中心。某一时刻0时刻,假如介质中某点正处在这两列波的波峰中心相遇处课本图所示中的a点,则该点(a点)的位移是正向最大值,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经过半个周期1s末,两列波各前进了半个波长的距离,a点就处在这两列波的波谷中心相遇处,该点(a点)的位移就是负向最大值。再经过半个周期2s末时刻,a点又处在两列波的波峰中心相遇处。这样,a点的振幅就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振幅最大所以a点的振动总是最强的。A点在0-2s时间过程仍在不停的振动着其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更,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或波谷,它仍旧在平衡位置旁边振动,只是由于频率相同振幅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所以说振动加强点始终加

8、强。加强是指振幅最大。这些振动最强的点都分布在课本图中画出的粗实线上。某一时刻,介质中另一点假如正处在一列波的波峰中心和另一列波的波谷中心相遇处课本图中的b点,该点位移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经过半个周期,该点就处在一列波的波谷中心和另一列波的波峰中心相遇处,再经过半个周期,该点又处在一列波的波峰中心和另一列波的波谷中心相遇处。这样,该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所以该点的振动总是最弱的。假如两列波的振幅相等,这一点的振幅就等于零。这就是为什么在某些区域水面呈现安静的缘由。这些振动最弱的点都分布在课本图中画出的粗虚线上。可以看出,振动最强的区域和振动最弱的区域是相互间隔开的试验结论: 频

9、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这些区域是相互间隔的,分布稳定,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现象。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其中,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需相同并且有固定的相位差。假如两列波的频率不同或者两个波源没有固定的相位差(相差),相互叠加时波上各个质点的振幅是随时间而变更的,没有振动总是加强或减弱的区域,因而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不能形成干涉图样。只有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波源发出的波,叠加时才会获得稳定的干涉图样,这样的波源叫做相干波源,它们发出的波叫做相干波。不仅水波,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现象是一切波都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波的干涉产生条件

10、:让同学用手动振动头去替代双头振源中的一个,重复前面的试验,探讨产生波的干涉现象须要什么条件。小结波的干涉现象 【板书】1、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时形成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2、干涉现象是一切波都具有的现象。3、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需相同。干涉应用:无线电波的干涉,使电视信号有的地方较好,有的地方差。二战时盟军飞机利用波的干涉,飞行在雷达波干涉相消的高度,使德军不能刚好发觉。试验:音叉干涉现象(三)练习巩固(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课本36页4、5题。(五)板书设计: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一、波的衍射 1.衍射:绕过 2.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更小或相差不多 二、波的叠加 独立传播 位移矢量和 三、波的干涉: 1.定义: 2.条件:频率相同 相位差保持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