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466945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荆轲刺秦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荆轲刺秦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教案08外汉一班 刘红 08260525教材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入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的讲读课文。这一单元是文言文的学习,是按着历史的顺序编排,这样,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有一个历史的纵向概念,而且对于每一时期的作家作品也有一个横向的把握与了解,从而,更好的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荆轲刺秦王作为一篇古代记叙文讲叙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再现了荆轲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一个扶危济困、助弱锄强、视死如归的侠士形象。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

2、异,激发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学情分析 作为有初中学习文言文经验的高一学生,他们的文言文知识并不牢固。因此学习本文时要继续积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文言文句式等。而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同学们大致有所了解,并已基本接受传统文化赞扬荆轲的观点,甚至形成了定向思维,所以老师应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来看待问题,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3、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荆轲舍生忘死、反抗强暴的精神和正义行为。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荆轲这一人物和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学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学法。教学过程 本文我将分为三个课时进行讲解,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本文的故事内容,第三课时主要讨论、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和人物。第一课时讲解一至八自然段。第一

4、部分:导入。以荆柯刺秦为故事原型改编的电影英雄作为导入,让学生回忆起战国时期大致的背景和故事的内容,并引出电影中“天下”的观点。“同学们好,请问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部叫英雄的电影?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下电影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叙述“我们知道最后无名没有杀秦王是因为残剑给他写的天下二字,让他以天下为重。那么作为这个电影的原型:荆轲刺杀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究竟是这样发生的,又有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这一篇课文荆轲刺秦王”第二部分:整体感知和战国策介绍。让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为本文分段同时说出该段的大致内容。本文的分段为:第一段(1-8)行刺准备,第二段(9)易水诀别,第

5、三段(10-18)秦廷行刺。同学们一起补充介绍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第三部分:精读课文。了解荆轲刺秦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相关准备。 首先正音正字:淬() 忤() 揕() 拊() 樊於()期 然后讨论疑难词句。例如: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

6、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见陵:被陵辱。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函封之: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

7、)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同去。其次是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提示: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

8、“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4.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士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人: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刚直不阿、秉性刚烈 太子惊恐焦急、浮躁多疑 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肚直肠,豪爽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本文多角度的描写,有利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本文通过环境描写、音乐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荆轲这一勇武、侠义、果敢、忠义的人物形象。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预习课文余下的内容,体会易水诀别的悲壮美。第六部分:板书设计 介绍背景 行刺准备 商议计谋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求取信物 秦庭行刺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怒斥太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