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459353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名词解释及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遗传:亲代与子代同一性状相像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岀现性状差异的现象。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亲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数量遗传学:讨论生物体数量性状即由多基因掌握的性状的遗传规律。群体遗传学:讨论基因频率在群体中的变化、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物种进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消失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剧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主缢痕:着丝粒所在的区域是染色体的缢缩部分,称为主缢痕。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常此外有缢缩部位,染色较淡,称为次缢痕。随体: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岀体,称为随体。次缢痕

2、与核仁的形成有关,故称为核仁组织者区。端粒:染色体臂末端的特化部分,可将染色体末端封闭,使染色体之间不能彼此相连。着丝粒:是染色体的缩缢部位,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spindlefiber)结合的区域。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常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浅、螺旋化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染色质。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构成。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较深、螺旋化程度较高、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之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3、对之间的互称非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期观看到的染色体由相同的2个染色单体构成,它们彼此以着丝粒相连,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细胞周期: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减数分裂:又称为成熟分裂(maturationdivision),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别的有丝分裂。由于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生殖: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有性生殖:通过产生两性配子和两性配子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A染色体:正常数目的染色体。B染色体:额外染色体的统称,又称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

4、个详细性状称为单位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外形等等。相对性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岀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相对性状。正反交:两个亲本相互轮换作为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杂交合称为正反交,包括正交和反交。去雄:杂交前将母本花蕾的雄蕊完全摘除。人工授粉:将父本的花粉授到去雄后母本的柱头上。等位基因:掌握相对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彼此互称为等位基因。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表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包括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生化特征。它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的详细表现。完全显性:F1所表现的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有些性

5、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假如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岀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显性转换:显性性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依据测交子代所消失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基因互作:几对基因相互作用打算一个单位性状发育的遗传现象。互补作用: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由于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积加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数累积越多,性状表现越明显的

6、现象。重叠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同时掌握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同时掌握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或修饰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作用。上位基因: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显性上位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隐性上位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隐性基因。抑制作用:是指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掌握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多因一效:一共性状发育受很多基因影响的现象。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影响很多性状发育。外显率:在具有特定基因的

7、一群个体中,表现该基因所打算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率称之外显率。表现度: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其所打算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表现的程度称之表现度。相引相: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PL/pl)。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Pl/pL)。重组率:在遗传学中,重组型的配子百分数称为重组率。连锁:是2个或更多非等位基因倾向于一起遗传的现象。连锁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能独立安排,但可以通过交换而彼此分开。连锁遗传: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完全连锁:同一染

8、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别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遗传现象。不完全连锁: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染色体作图:确定相互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的过程称之。遗传距离:用交换值表示的基因距离称为遗传距离。遗传距离的单位是厘摩尔根(CM),是去掉百分率符号的交换值肯定值。染色体作图:确定相互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的过程称之。遗传距离用重组率表示。干扰:即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其次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

9、。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和挨次标志岀来,就能形成(绘制)连锁遗传图。性染色体:是指直接与性别打算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常染色体:非性染色体则统称为常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性反转:由雌性变成雄性或由雄性变成雌性的现象。性连锁: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掌握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染色体的动态相连在一起,称性连锁。伴性遗传:与性别相伴随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从性遗或称性影响遗传:所涉及的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掌握的,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其性状只一种性别中表现;或在一性别为显性,另一性别为隐性的现象。限性遗传: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这类性状多数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打算的。支配这些性状

10、的基因在两种性别中都存在。限性遗传的性状多与性激素的存在与否有关。缺失:指染色体本身丢失了一段。假显性: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区段,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相应区段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岀来。顺接重复:染色体某区段依据自己在染色体的正常直线挨次重复。反接重复:染色体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的正常直线挨次。假如重复区段涉及着丝点则成为双着丝点染色体,难以稳定。倒位:染色体某区段的正常直线挨次颠倒了臂内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个臂的范围内。abc.defgTabc.dfeg臂间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abc.defgTabed.cfg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

11、段转移的现象相互易位: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节段,其发生过程是2个非同源染色体发生断裂,随后折断了的染色体及其断片交换地重接。简洁易位: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的现象。染色体组(基因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用X表示。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2n的基础上以染色体基数为单位成倍数性增加或削减。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2n的基础上增加或削减1条至数条。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数目的染色体(2n=X)。二倍体的配子内部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二、三、四倍体依次类推)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

12、(n)的个体。多倍体:三倍和三倍以上的整倍体统称之。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二倍体染色体直接加倍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由种、属间杂交种染色体加倍而成。同源异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有不同的染色体组,且至少有一类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个或3个以上的变异类型。超倍体:比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岀若干条的非整倍体。亚倍体:比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少了若干条的非整倍体。三体:在原有二倍体的基础上,多岀其中的某一条染色体,即2n+1。(n-1)n+m单体:在原有二倍体中,少掉其中的某一条,即2n-1。(n-1)n+Io双三体:在二倍体的基础上,某二对染色体都增加一条。2n+1

13、+1o(n-2)n+2nio双单两对都少1条,2n-1-io(n-2)n+2lo四:体:某对染色体多出二条,2n+2,(n-1)n+W。缺体:某一对染色体都丢失了,2n-2,(n-1)no双体:正常的2n个体(二倍体)o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包括编码序列及其调控序列)发生了转变。突变体或突变型:带有突变(或转变的)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的3个或3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中性突变:掌握一些次要性状基因,即使发生突变,也不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活力和繁殖力,为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称为中性突变。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

14、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像的基因突变,称突变的平行性。花粉直感:两个相异的植株杂交,当代所结籽粒即表现父本性状的现象生化突变:由于诱变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代谢功能的变异。养分缺陷型:诱变导致生物丢失了合成某种生活物质的力量,需在特定的养分下才能生长。核遗传:染色体基因组所掌握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打算的遗传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母性影响: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打算,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和母本相同的现象。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打算的雄性不育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掌握的不育类型。保持系:

15、N(rr)个体具有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力量,称为保持系。不育系:S(rr)个体由于能够被N(rr)个体所保持,其后代全部为稳定不育的个体,称为不育系。恢复系:N(RR或S(RR)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力量,称为恢复系。恢复性杂合体N(Rr)或S(Rr)+S(rr具有杂合的恢复力量,称恢复性杂合体。单基因不育性:指12对核内主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打算的不育性。多基因不育性:由两对以上的核基因与对应的胞质基因共同打算的不育性。有关基因的表现型效应较弱,但有累加效应,随着恢复基因的增加其育性提升。近亲繁殖:也称近亲交配,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

16、上的异花授粉。植物的自花授粉、动物自体受精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方式。杂交:指两个或更多个品种之间、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之间个体的交配;就某一性状而言,指不同纯合子间的异型交配。近交系数:某一个体(二倍体生物)任何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来自父母共同祖先的同一基因的概率,即该个体是由近交造成的同源纯合子的概率。回交:也是近亲繁殖的一种方式,是指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纯系:指从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或生产性能方面优于双亲平均值的现象。衰退现象:由于F2群体内岀现的性状的分别和重组,所以F2与F1相比较,生长势、生活力、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