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31808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2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随着课改的纵向发展,新课程使所有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老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丢,过程与方法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要培养,这课该怎么上?其实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然而受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习过程又不可能全部由学生的发现来完成,此时教师适时的“相机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不断为学生指明探究途径,让学生主动开启智慧之门,逐步从“有师点通”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一、相机诱导妙在把握

2、时机的机敏性。“相,发现”,“机,教与学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俗话说:善教者善察。善教者善于从学生眉头紧皱或满面春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善教者更善于从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捕捉教学灵感,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比如在我在上算术平方根这一课时,出示例3:求值(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5师:哪位同学能说明( )等于5的理由呢?学生表现出一脸的茫然,约有2、3分钟,教师没有给予任何的提示。(此时学生正在思考的高潮期,满脑子处于茫然无序的阶段,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各种想法群雄纷争、矛盾迭起,只有通过痛苦的思考,才能理解得更加深

3、刻与生动。)教师进一步提问:能否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来求解呢?此时学生的反应依然非常冷淡。师进一步引导:算术平方根是怎样定义的?生回答:如果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师引导: 是不是算术平方根?是什么数的算术平方根?生回答: 是算术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师引导: 既然是5的算术平方根,那么它要满足什么条件?生回答:它的平方等于5,即( )=5 这样在老师的立“疑”设“障”中,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二、相机诱导精在诱发启迪的层次性。“诱,领悟前的引发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暗示了引发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

4、创设“愤”和“悱”的意境,设何疑,何时设疑课前要反复考虑,努力形成思维启开,因果递性的阶梯,从而把学生带进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例如我在上平行线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经历如何画平行线这一知识点的生成过程,DC先出示由面到体的两道练习:练习1: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行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A练习2: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有多少条?与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然后借助长方体的正面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AB/AB,那么AB与AB分别与棱AA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这样应势利导,自然地得出用垂直作平行线,并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得到推平行线法作

5、平行线,更令人兴奋地是学生用(贴、靠、推、画)四个字概括出推平行线的步骤,把整节课推向高潮。三、相机诱导重在“导而弗牵”的顿悟性。“导,引发学生领悟过程中指明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导”的水平愈高,学生的思维激发得愈深。但是“导”要适时,过早要么有“自导自演”的嫌疑,要么拖沓冗长,学生听不进,徒劳无功;过晚学生会觉得你累赘,并且学生不能充分体验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达“泰皇极顶”的乐趣和成就感,不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更要适度,必要的点拨过后,不要有太多的不放心,只要及时地给学生鼓励或稍加引导,让他们自信地进行下去,不断饱尝成功的喜悦,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的思

6、维会越来越活,越来越有灵性。比如在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生1回答: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在第1、3象限。师:你是怎样发现的?生1:通过图象得到的。生2:我是从解析式得到的,当k0时,x、y同号,所以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k0时,x、y异号,所以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师:说得太好了,谁还能说说。生3: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师:上面这位同学的说法对吗?生:对(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师:真的对吗?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疑惑状态,我抓住时机,做了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仔细观察画图用的表格,发现了什么?没过一分钟,就有学生回答了。生:不对,如果x=-1

7、,y=1,则x=1,y=2,y就不是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师:这个反例讲的很好,看来在整个坐标系中,y不一定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那怎么讲是正确?生:在第一象限y的增大而减少,在第三象限y也随x的增大而减少。学生继续讲函数的其他性质,课堂仍然很活跃。四、相机诱导贵在自我探索的主体性。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演”,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唱主角,他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灌”,学生“装”。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了应付考试,只好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练,这正是我们课堂效率低的真正原因。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展风采,在

8、学习中自我调控,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将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相当的高度。比如在初三的一次数学复习课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如图1,矩形ABCD中,AEBD于E,DAE=3 EAB,求EAC的度数;当AB=3时,BC=4时,求AE的长。第小题很简单,由DAE=3EAB,可求出EAB=22.5,所以EAC=45。完成第小题时,有很多学生踊跃举手,我请一位学生回答。她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形ABD的面积的两种算法得出ABAD=BDAE,因此有AE=2.4。当我们正为这位同学完美的回答感到高兴时,却有一位聪明的男孩说:“老师,我还有一个答案。”顿时,我惊愕了,我

9、没有否定他的回答,而是鼓励他把过程说出来,他的解法是根据的结果可知AE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AE= AO= AC= 。在两种不同的正确计算方法下,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我和学生都产生了疑惑,于是展开了一场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老师出错了题目。但是,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这道题目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所给的两边AB=3,BC=4出现了问题。”但是为什么不对呢?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发现由前面的条件根据的计算得出了ACB=22.5,因此RtACB的形状确定了,这时AB与BC的比是否是3:4呢?通过实验操作后发现,该题出错的原因是两邻边所给的数字比例出现了错

10、误,那么怎么改?把此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如果当男孩提出另一答案时,我为了顾全面子,不予理睬,则给全班学生传授了一个错误的知识。而通过这种鼓励、引导、互探式的教学,让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的认知结构,这节复习课虽然没有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任务,同学们却感到收获很大,究其原因,在学生探索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步骤的实施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没有将自己所谓的“最佳思维”强化给学生,而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优化心理素质。相机诱导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门精湛的学艺术,它精在发现契机,重在启发诱导,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定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有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