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经验.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295886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务输出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劳务输出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劳务输出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劳务输出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劳务输出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务输出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务输出经验.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宁:狠抓技能培训 强化输出服务 全力开拓农民就业新天地阜宁是一个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现有人口 106万,其中农业人口76.9万,农村劳动力35万,劳动力富余问题十分突出。近几年来,该县突出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切实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至目前,阜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近16万人,其中2004年新增输出21098人,按输出人员年平均收入5000元计算,该县输出人员一年可挣回人民币8个亿。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阜宁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之一。 1、精心组织,强化责任,创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建班子。 阜宁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成立了全县劳务输

2、出协调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协调小组下设了办公室,从劳动保障、教育、城建等部门抽调了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集中办公。各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明确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具体办事机构,财政统一安排了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配备了微机等办公设备。 二是出台政策造环境。 阜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考核办法、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规范农村劳务输出培训补助资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积极以优惠政策和经济杠杆引导、激励全县各级力量投身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事业,进一步推进了该县劳务输出的产业化进程。 三是落实责任压担子。 阜宁县委、县政

3、府与各镇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任务,明确主要领导直接抓。对各镇和有任务的部门实行量化考核,每季度检查一次,年中和年末组织考核评比。该县提出,凡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镇和部门不得评为先进,其主要领导不得提拔使用。 2、深入搞好资源普查,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努力促进县内外劳动力供需双方有效链接。 一是摸清“库存”。 阜宁明确各行政村的会计、妇女主任为劳动力信息统计员,对所在村的劳动力和有意向外出务工的农民逐一登记,全面掌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外出流向、培训和求职需求,在县输出办和各镇经管站分别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并实行微机化管理。据统计,该

4、县现有农村劳动力 35.5万人,目前已有19万人基本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农村种植养殖业大约需要1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约7万人左右。 二是了解“市场”。 在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的基础上,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县驻外办事处人员、外地用工单位的劳资干部为主的专、兼职劳务信息员队伍,深入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收集、筛选有价值的劳务用工信息,快速发回阜宁。 三是当好“红娘”。 阜宁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用工信息,积极以信息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市场变化调整培训方向,引导广大劳动者按市场供求确定求职定位。去年,该县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站等媒介定期发布职业培训和劳务用工信息31期,并在劳动力

5、市场的显示大屏和触摸式查询台上实时发布信息,对有外出打工意向的农民还采取发信、打电话等方法,将职业培训与用工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内送到其手中。 3、推进技能培训,强化考核发证,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职业素质。 阜宁紧紧围绕“以培训促就业”的思路,认真贯彻“四年四万”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构建社会化大培训体系。 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创办职业培训机构,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培训。近年来,该县共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36份,形成了长、中、短相结合,职业教育、行业培训、实用技术辅导并举,专业全面,覆盖城乡的大培训格局。目前,该县各培训点共有

6、680台电动缝纫机、125台编织机、218台电脑、43台车床(数控车床5台)、20台焊机等培训设备。2004年,阜宁各培训机构共开设缝纫、编织、电子装配、车床、电子、钳工、喷漆、创业者、美容美发、摄影、烹饪、汽车和摩托车修理、车辆驾驶等20多个专业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8714人。 二是积极尝试建立县外培训基地。 近两年,阜宁先后和苏州、常州等地的就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劳务合作,利用外地培训力量对县内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当地用工需求,把阜宁农村劳动力先送过去培训,培训合格后由对方直接介绍到当地用工企业。去年,该县通过联合培训的办法共使300多人实现了异地就业。 三是大力加强职业技能考核。

7、 为了与大中城市用工制度接轨,让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外出打工,阜宁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了专门的考评员队伍,送考到企业和培训机构。最近两年,先后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考核了木工、瓦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16个工种,同时对县内培训的学员进行考评鉴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6555本,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外出求职的成功率。 4、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就业服务,切实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 一是加强舆论引导。 专门印制了给农村青年的一封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须知等宣传品,深入到农村进行宣传。在报纸、电视上开辟专栏,推出了 10名劳务输出先进典型,多次组织外出劳务集中出征、为出国劳务人员送行等活动,通过造舆论

8、、造声势,引导农村劳动力主动外出打工,增长才干,脱贫致富。 二是发展劳务中介机构。 为拓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渠道,阜宁出台了培育发展劳务输出载体的一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全县现有各类劳务中介机构29家,初步形成管理规范、竞争充分的劳务中介服务网络。去年 9月份,该县专门举办1期职业中介经纪人培训班,邀请省厅的同志前来授课,69名学员参加培训,考试合格人员由省厅颁发经纪人资格证书,进一步 壮大了劳务中介经纪人队伍。 三是组织交流洽谈。 阜宁与数百家县内外企业建立了用工联络制度,定期集中开展劳务输出交流洽谈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牵线搭桥。 2004年来

9、,该县先后 举办了 “夏季城乡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等 7场劳动力交流洽谈活动,共有5046名求职者进场求职应聘,有2108人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性协议。 四是做好管理服务。 在上海、苏州、常州等周边大中城市设立了劳务办事机构,向务工人员集中的用工单位派驻了专职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外出务工人员劳动争议调解、工伤事故处理等,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劳动法律咨询、劳动合同鉴证、义务辩护等服务,做到人员输出一批、稳定一批,基地建成一个、巩固一个。目前,阜宁共建有2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502家,成为该县农村劳务有组织输出的主要阵地。 5、注重政策引导,发挥榜样效应,激发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阜宁是中国农村劳动

10、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指导小组和省劳动保障厅指定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试点县,该县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积极研定实施方案,全力促进返乡创业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阜宁始终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人,以真情服务感动人,以成功典型鼓舞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广大返乡创业者创造良好的人文化环境,动员和引导已经完成技术、知识和资金积累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 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改善返乡创业环境。 阜宁县信用合作联社每年从农业专项贷款基金中安排 1000万元,专门设立了返乡创业贷款基金,工商、税务等部门在税费减免、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返乡创业人员与外商投资者同等的优惠条件,在子女入学、

11、就业上返乡创业人员也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等等。沟墩镇的李德军同志,原在上海从事粮食经营业务,后被家乡优厚的投资环境所吸引,回到该镇投资创办了阜宁县宝盛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沟墩镇跃进村征地8亩,投资200多万元,专业从事稻米加工业务,年加工大米15000多吨,全部销往上海,年创利税100多万元。 二是树立亲商意识,提供返乡创业条件。 阜宁各有关部门主动为返乡创业者着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全方位服务。只要返乡创业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等文件齐备、符合要求的,县内有权审批的一天内办结,需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审批的两天内转报上级机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可以边施工,边营

12、业,边办手续。县政府设立办证大厅,提供办理各项手续所需的全部材料目录和文件范本,一次性提出对返乡投资申报材料的修改意见和要求。办证大厅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减免条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都由办证大厅统一征收。办证大厅还接受返乡创业人员委托,义务代办项目材料编制、申领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项目建设审批等各项手续。 三是注重示范效应,树立返乡创业典型。 阜宁培育、树立了曹征庆、朱共山、单正华等10个返乡创业典型,并在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进行宣传,以典型引路,激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报效家乡,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共有返乡创业人员3000余人,领创办各类

13、企业近1000个,固定资产投资约2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 无锡:以服务为本 以环境为重 全面推进农村劳务输入工作 2004年,我市各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劳务输入工作,全年完成吸纳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 7.2 万人,其中对口徐州地区劳动力 4.18 万人,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2004年11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活力中国城市评选中,无锡市被评为“2004年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同时荣获最具人情味的“农民工满意奖”称号,这是对我市近年来致力创建外来民工良好就业环境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南

14、北劳动力交流在促进全省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所发挥积极作用的充分肯定。去年以来,我们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协调,抓好目标责任和工作机制的双落实 在市农村劳务输入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和市劳动保障局的领导和协调下, 各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把促进外来民工就业,特别是南北劳动力对口交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工作中始终坚持“两个落实”。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在年初制订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时,既下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任务,也下达吸纳外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任务,特别是把招收徐州地区农村劳动力列入年度就业工作重点目标管理项目;二是落实工作机制,建立南北劳动力对口交流合作工作机构。各市(县)、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

15、作为具体负责任务落实的职能部门,坚持每月报表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逐级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通过加强领导,实施目标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北劳动力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口交流,强化南北劳务输出输入协作体系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无锡和徐州两市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是送岗上门,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每年组织两次以上赴徐州大型招聘洽谈会,开展各种经常性、多形式的赴徐州劳动力现场交流活动。去年我市与徐州对口地区举办的各类招聘洽谈会达到 35 次,共计提供就业岗位 4.8 万个。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组织 200 余家用人单位, 2 万余个就业岗位赴徐州举办新年首场招聘洽谈会,在徐州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徐州地区参会求职者超过 3.3 万人,当场达成意向录用 8500 余人。 二是畅通交流渠道,在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上下功夫。 全市各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组织专业“岗位开发人员”在本地企业中联系岗位,与徐州地区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将本地的用工信息传达到对口市(县)、区,并利用南北劳动力交流信息网提高劳动力交流效率。民办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