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创新.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29470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教育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育教育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育教育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育教育与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教育与创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创新刁影 浅谈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而教育则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都知道,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所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而这个关键还是在最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身上。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品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既然如此,那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呢?

2、教师与学生是对话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伙伴、朋友,是学生学习教材的组织者、引导者。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道德行为来表现,并在道德行为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思想品德课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施,进行行为指导,为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有趣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为习惯。可以说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 下面,我将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

3、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一) 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二) 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

4、的教育。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他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没有了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见解,而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特点,即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忽视学生参与能力

5、的培养。素质教育则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理和心理学表明,每个学生都有一定创新潜力,只不过有的同学因自身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所限,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已。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 (一)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

6、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

7、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

8、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要有了创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参考文献1、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第一版2、学习的革命(新西兰)戈登 德莱顿 (美)珍妮特沃斯 著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8月 第一版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 学习出版社 2006年6月 第一版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2006年1月26日 颁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