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27607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四中学 赵凤一、教材分析: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

2、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三、设计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教材是

3、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

4、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与难点1、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一、导入新课:1、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屏幕展示课题)2、屏幕展示:作家作品。 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5、江桐乡人。茅盾是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茅盾同志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著名的短篇小说有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二、探究文本。 (一)整体感知。(讨论探究以下问题)屏幕展示: 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因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有 不平凡的外形,不平凡 的气质。(第5节)2、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礼赞:礼,敬礼,致敬。赞,赞美。礼赞,崇敬与赞美。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实际是:以崇敬的心情赞美农民、哨兵、精神。3、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4、简介写作背景。(解释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一含蓄的写法。) (二)局部探究:学习第5-7节,讨论以下问题(屏幕展示):(

6、先以各种形式朗读本段。)第5节:白杨树的外形是怎样的?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外形?它的内在气质是怎样的?第7节: 文章用了什么句式来揭示这一象征意义? 运用了由四个反问句式组成的排比句。难道-只觉得-树?难道-就不想到-北方的农民?难道-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哨兵?难道-不更远一点想到-精神和意志?你能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反问句语气强的特点。)你能调换它们之间的顺序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这组句式语气由弱到强的特点。)屏幕展示物体名称,由同学即兴发言,说说象征什么。 先由同学自言自语,然后小组说,再班上交流。教师再次提醒: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于两物之间必须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五、布置作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课外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