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24654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历史知识要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定居)。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二、土地制度的

2、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

3、,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3)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

4、进农业的发展。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三、古代水利: 1.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上,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郑国渠:水工郑国在泾渭水系所建。2.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水力风车。四、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小农经济得以

5、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6、1、从主要耕作方式方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进行精耕细作2、从农业经营方式方面: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3、从生产的规模方面: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4、从生产的目的方面: 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5、从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一素称发达

7、的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1.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2.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3.优缺点: 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官营手工业的三大部门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

8、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两汉:炒钢技术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东汉瓷器的生产成熟的青瓷。4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5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6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2商代出现

9、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民间手工业1 个体家庭:主要自身消费,少数投入市场。2 民营:两宋以后,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来自民营手工业。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5历史悠久。一、先秦商业产生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

10、壳、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

11、州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四、宋元商业繁荣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海外贸易发达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

12、荣。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五、明清商业缓慢发展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富室之全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遍地徽商”说;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有关市的发展:(1)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2)唐代:夜市繁盛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3)宋代:“市”

13、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 也较完备;(4)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2推行的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1

14、)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海禁”的表现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闭关锁国”的

15、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 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