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树病虫害防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树病虫害防治 病害: 枣锈病 枣疯病 枣疯病 裂果病 虫害: 枣飞象 枣尽蠖 沙枣木虱 枣瘿蚊 桃小食心虫 (1) 枣锈病: 症状: 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突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直径0.5毫米左右,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并散出黄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叶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叶面呈花状,后渐变为灰色,失去光泽,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枣果未完全长成即失水皱缩或落果,甜味大减。落叶后于夏孢子堆边缘形成冬孢
2、子堆,冬孢子堆小,黑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病原 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 (P. Henn. )Diet.称枣多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本病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菌丝体无色,大小304058微米,夏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淡黄色至黄褐色,单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14261220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胞,平滑、顶端壁厚,上部栗褐色,基部色淡,大小1021620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枣锈病的侵染循环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据检查,枣芽中有多年生菌丝活动。病落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酸枣上早发生的锈病菌是主要
3、的初侵染源。有试验证明,外来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夏孢子随风传播,通常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湿度高时病菌开始侵染叶片。河北东北部枣区,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大量夏孢子堆不断进行再侵染,致叶片脱落。有些年份,落叶可推迟到11月初。9月下旬始出现冬孢子。地热低洼,行间郁闭发病重;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重。高燥的坡地或地和行间开阔通风良好的枣区,发病较起。各枣树品种间,内黄的扁核酸、新郑的鸡心枣最感病,新郑灰枣次之,新郑九月青、赞皇大枣,灵宝大枣和沧州金丝小枣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枣园不宜密植,应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以增
4、强树势。(2)清除初侵染源。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3)发病严重的刺园,可于7月上中旬天始喷1次1:22:300倍式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必要时还可选用三唑酮、敌力脱等高效菌剂,用法与用量参见苹果锈病。2、枣锈病的防治技术 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果面也会出现病斑和孢子堆。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黄褐色凸出斑块,即夏孢子堆,其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主脉两侧、叶基、叶尖处,有时病斑连成条状或片状。被害叶片正面初期出现失绿斑点,后斑点逐渐增大,整个叶片变
5、黄早落。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枣果不能正常成熟,提前脱落,产量大减或绝收,树体衰弱。1、病原及发病规律 枣锈病的病原菌属担子菌纲,锈菌目属,栅锈菌科,层锈菌属。枣锈病孢子5月底开始飞散,6月中旬达到高峰。枣锈病在6月中下旬为初侵染高峰,在67月份雨水多、温度高时,夏孢子发芽,从气孔侵入,1115天出现症状。产生的夏孢子,靠边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7月下旬到8月为再侵染高峰,10月底孢子停止侵染。气象因素对枣锈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不同年度枣锈病发病程度不同,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年份,枣锈病发病较重,反之则较轻;夏季降雨早,气温回升快发病早,否则发病较迟。2、防治方法 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
6、初侵染来源;在6月底或7月初、7月中、7月底或8月上旬各喷一次1:2:200250倍的波尔多液,可预防该病发生。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或不喷;如果雨水较多,应增加喷药次数。还可用其他药剂防治,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灭菌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2)枣飞象 学名: 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Morinot鞘翅目,象甲科。别名: 食芽象甲、太谷月象、枣月象、枣芽象甲、小灰象鼻虫。 寄主: 枣、苹果、梨、核桃、机、泡桐、桑、棉、大豆等,以枣受害较重。 为害特点: 成虫食芽、叶,常将枣树嫩芽吃光,第23批芽才能长出枝叶来,削弱
7、树势,推迟生育,降低产量与品质。幼虫生活于土中,为害植物地下部组织。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6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色,被白、土黄、暗灰等色鳞片,貌视体呈深灰至土黄灰色,腹面银灰色。头宽,喙短粗、宽略大于长,背面中部略凹;触角膝状11节,端部3节略膨大,着生在头管近前端。前胸宽略大于长,两侧中部圆突。鞘翅长2倍于宽,近端部1/3处最宽,末端较狭,两侧包向腹面,鞘翅上各纵刻点列910行和模糊的褐色晕斑。腹部腹面可见5节。卵 椭圆形,长0.60.7毫米,宽0.30.4毫米,光滑微具光泽,初乳白、渐变淡黄褐,孵化前黑褐色。幼虫体长57毫米,头淡褐色,体乳白色,肥胖各节多横皱略弯曲、无足。前胸背面黄色。
8、蛹长46毫米,略呈纺锤形,初乳白后色逐深,近羽化时红褐色。生活史及习性: 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年生1代,以幼虫于510厘米深土中越冬。山西太谷地区越冬幼虫3月下旬开始上移到表土层活动、为害,老熟后在3厘米左右深处化蛹,化蛹期4月上旬5月上旬,盛期4月中旬前后,蛹期1215天。成虫羽化后一般经47天出土,4月下旬田间始见成虫,4月底至5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寿命2030天,6月上旬仍有成虫为害,成虫多沿树干爬上树活动为害,以1016时高温时最为活跃,可作短距离飞翔,早晚低温或阴雨刮风时,多栖息在枝杈处和枣股基部不动,受惊扰假死落地。上树后即开始交配。交配后27天开始产卵。卵多产在
9、枝干皮缝和枣股落性枝痕内,数粒成堆产在一起。每雌可产卵1245粒。产卵期5月上旬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卵期20天左右,5月中旬开始陆续孵化落地入土,为害至秋后做近圆形土室于内越冬。 防治方法: (1)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土上树时,用药物喷洒树干及干基部附近的地面,干高1.5米范围内为施药重点,应喷成淋洗状态;也可用其他残效期的长触杀剂,高浓度溶液喷洒。或在树干基部6090厘米范围内需撒药粉,以干基部为施药重点,毒杀上树成虫效果好且省工,可撒5%倍硫磷粉剂、4%地亚农粉剂、2.5%敌百虫粉剂等,每株成树撒150250克药粉,撒后浅耙一下以免药粉被风吹走。喷药或撒粉之后,最好上树震落一次已上树
10、的成虫,可提高防效减少受害。本项措施做得好,基本可控制此虫为害。(2)成虫为害期树上药剂防治,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50%倍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均有较好效果。为提高防效,树干基部附近地表和树干上也应喷药,喷完药之后震树使成虫落地,再向树上爬时增加接触药剂,提高防效。(3)早、晚震落捕杀成虫,树下要铺塑料布以便搜集成虫。(4)结合枣蠖的防治,于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带,下部周围用土压实,干周地面喷洒药液或撒粉,对两种虫态均有效。(5)结合防治地下害虫进行药剂处理土壤,毒杀幼虫有一定效果,以秋季进行处理为好,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4%地亚农粉剂、5%氯丹粉剂等,每亩用药23
11、.5公斤。 3) 枣尽蠖 学名: Sucrajujuba Chu鳞翅目,尺蛾科。别名: 枣步曲。寄主: 枣、苹果、沙果、梨、桃等。为害特点幼虫食害芽、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食光。 形态特征 成虫 雌雄异型。雄体长1015毫米,翅展3033毫米,灰褐色,触角橙褐色羽状,前翅内、外线黑褐色波状,中线色淡不明显;后翅灰色,外线黑色波状。前后翅中室端均有黑灰色斑点一个。雌体和1217毫米,被灰褐色鳞毛,无翅,头细小,触角丝状,足灰黑色,胫节有白色环纹5个,腹部锥形,尾端有黑色鳞毛一丛。卵 椭圆形,光滑具光泽,长0.95毫米。初淡绿后变褐色。幼虫 体长约45毫米,胴部灰绿色,有多条黑色纵线及灰黑色
12、花纹,胸足3对,腹足一对,臀足一对。初龄幼虫黑色,胴部具6个白环纹。蛹 长1015毫米,纺锤形,初绿色,后变黄至红褐色,臀棘较尖,端分二叉,基部两侧各具1小突起。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1代,少数以蛹滞育1年而2年1代。以蛹在土中51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连续5日均温7以上5厘米土温高于9时成虫开始羽化,早春多雨利其发生,土壤干燥出土延收割且分散,有的拖后4050天。雌出土后栖息在树干基部或土块上,杂草中,夜间爬到树上,等雄蛾飞来交配,雄虫具趋光性,卵多产在粗皮缝内或树杈处,每雌可产卵千余粒,卵期1025天,一般枣发芽时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0天左右,幼虫可吐丝下垂,5月底至7月上旬
13、,幼虫陆续老熟入土化蛹,越夏和越冬。防治方法: (1)果园秋翻灭蛹。(2)在树干基部否绑宽约10厘米的塑料薄膜,膜下部用土压实,并在周围撒布2.5%敌百虫粉,阻止成虫上树并毒杀成虫及初孵幼虫。(3)于薄膜上涂黄油或废机油,阻止幼虫上树。(4)震落捕杀幼虫。(5)此虫对菊脂类杀虫剂特别敏感,故防效优异。可选用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0%中西菊酯乳油35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500倍液、50%来福灵乳油4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500倍液;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7)用苏云金杆菌加水兑成每毫升含0.10.25亿个孢子的菌液,在幼虫期喷洒,如在菌液中加10万分之1
14、的敌百虫效果明显提高。(4) 沙枣木虱 学名: Trioza magnisetosa Log.同翅目,木虱科。寄主: 沙枣、枣。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幼芽、嫩枝和叶的汁液,幼芽被害常枯死,被害叶多向背面卷曲,严重者枝梢死亡,削弱树势,大量落花、落果。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3.4毫米,深绿至黄褐色。复眼大、突出,赤褐色。触角丝状10节,端部2节黑色,顶部生2毛。前胸背板“弓”形,前、后缘黑褐色,中间有2条棕色纵带。中胸盾片有5条褐色纵纹。翅无色透明,前翅三条纵脉各分2叉。腹部各节后缘黑褐色。卵 长约0.3毫米,略呈纺锤形,具一短的附丝,淡黄色。若虫 长2.33.3毫米,黄白至灰绿色,
15、扁椭圆形,体表被有白色绵状物。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1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树皮缝及树干上枯卷叶内越冬。翌年3月气温达6时开始活动。4月上旬至6月上旬交配产卵,交配产卵多在早晨和傍晚,萌芽期卵各产于芽上,数粒在一起,展叶后多产于叶背,卵一端插入叶肉内。5月上旬开始孵化,下旬为盛期。若虫期4550天,5龄若虫为害最重,虫口密度大时,排出的蜜露使枝叶发亮。6月中至7月羽化。成虫寿命长达一年左右,白天群集叶背为害,至10月下旬气温达0以下时,始进入越冬。天敌有花蝽、瓢虫、草蛉、蓟马等。防治方法: (1)秋后清除果园落叶、杂草,集中处理。(2)药剂防治,参考中国梨木虱。越冬成虫出蛰基本结束时是防治适期。(5) 枣疯病 1症状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类型:花变叶。枝叶丛生。根部萌发疯蘖。以上都出现枝条节间缩短。叶变小及黄化。冬季疯枝仍保留残枯疯叶而不凋落。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类菌原体(MLO)所致。类菌原体可通过嫁接和昆虫传播(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和红闪小叶蝉)。枣疯病在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枣园发病重。同时该病的发生还与枣树品种、枣园的海拔、坡向有关。 3 防治措施 1)培育无病苗木。 (2)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保持果园卫生,适时防治传毒昆虫。 4)进行合理的环状剥皮,阻止类菌原体在植物体内的运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