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22030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资料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目录目录2一设计任务书3二设计计算书4(一)设计资料4(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4(三)板的设计5(四)次梁的设计7(五)主梁的设计10(六)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16一设计任务书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一)整体式单向板题目市区某多层工业厂房的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形式。其楼面构造层自上而下的做法为:10 mm厚水磨石面层(25kN/m3)、20 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kN/m3)、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由设计者自定,25kN/m3)和20 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17kN/m3)。混凝土采用C25或C30级,梁中的纵向受

2、力钢筋和弯起钢筋采用HRB335,其他钢筋采用HPB300。活载组合值系数取0.7。分组号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建筑平面尺寸(YX)备注13.5 kN/m218.9m32m边墙墙厚240mm,中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满足最小板厚即可,需取整。24.0 kN/m219.8m32m34.5 kN/m220.7m32m45.0 kN/m219.8m33m55.5 kN/m220.7m33m(二) 计算内容(1) 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板、次梁及主梁的布置。(2) 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 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 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

3、计算)。(5) 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或1:1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或1:30)。4)主梁的配筋图(1:50或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三)荷载 (1)楼面活荷载:第二组,露面活荷载标准值4.0 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065kN/m2。 (3)钢筋混凝土容重:2425kN/m3。 (4)混合砂浆容重:17kN/m3。 (5)水泥砂浆容重:20kN/m3。二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 楼面做法:厚水磨石面层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厚混凝土砂浆天棚抹灰(2) 材料

4、: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中纵向弯起,其他(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取板厚。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则,取。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则,取。平面布置图如图2.1图2.1结构平面布置图(三)板的设计(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水磨石面层水泥砂浆找平层钢筋混凝土板混合砂浆 小计板的活荷载标准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则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荷载总设计值(2) 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次梁截面,板的计算

5、跨度;边跨中间跨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3.1图3.1 板的计算简图(3) 弯矩设计值不考虑板拱作用截面弯矩的折减。板的弯矩折减系数和弯矩设计值如下:边支座A:0;边跨中1:;离端第二支座B:;离端第二跨跨中2:;中间支座C:;中间跨跨中3:同离端第二跨跨中2。(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假定纵向钢筋直径为,板厚,则截面有效高度,板宽。混凝土,;钢筋,。板配筋计算过程列于表3-1板的配筋计算 表3-1 截面A1B2C弯矩设计值()03.26-3.262.20-2.5100.0630.0630.04

6、30.04900.0650.0650.350.0440.0500.35计算配筋()0206.56206.56139.82158.89实际配筋()A8200A8200A8200A8200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此值大于%,同时大于%,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四)次梁的设计(1) 荷载设计值次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板传来的永久荷载次梁自重次梁粉刷 小计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则次梁的永久荷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荷载总设计值(2) 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主梁截面,次梁的计算跨度;边跨中间跨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7、。计算简图如图4.1。图4.1次梁的计算简图(3) 内力计算次梁的弯矩折减系数和弯矩设计值如下:边支座A:0;边跨中1:;离端第二支座B:;离端第二跨跨中2:;中间支座C:;中间跨跨中3:同离端第二跨跨中2。次梁的剪力系数和剪力设计值如下:边支座A:0.45;离端第二支座B左:0.55;离端第二支座B右:0.55;中间支座C左、C右:(4) 承载力计算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三者的较小值,故取。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环境类别一级,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假定箍筋直径,纵向钢筋直径,则一排纵向钢筋,二排

8、纵向钢筋。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混凝土,;纵向钢筋采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4-1.表4-1截面A1B2C弯矩设计值()077.33-77.3351.63-59.00或00.0220.1430.0150.09700.0220.1550.350.0150.1020.35计算配筋()或0559.57642.79381.52447.30实际配筋()3B162B16+1B182B163B16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此值大于%,同时大于%,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

9、算。验算截面尺寸:,因,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计算所需腹筋;因,故按构造配筋。采用B6双肢箍筋,沿梁全长设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腹筋距支座边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箍筋最大间距为,取。验算配筋率下限值: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筋率下限值为%,实际配筋率%,满足要求。(五)主梁的设计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1) 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主梁自重主梁粉刷重 永久荷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2) 计算简图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主梁支撑长度,柱尺寸为。主梁计算跨度:边跨中间跨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5.1图5.1主梁的计算简图(3) 内力设计值

10、及包络图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1) 弯矩设计值弯矩式中系数、由查表获得。2) 剪力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式中系数、由查表获得。3) 弯矩包络图:第1、3跨有活荷载,第2跨没有活荷载则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与之前计算的相近)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为:第1、2跨有活荷载,第3跨没有活荷载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

11、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第2跨有活荷载,第1、3跨没有活荷载则第2跨内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为:第1、3跨内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弯矩包络图如图5.2图5.2主梁的弯矩包络图(4) 承载力计算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跨内设有间距小于主梁间距的次梁,翼缘计算宽按和中较小值确定,取。主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以及跨内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方法同次梁,支座截面因存在板、次梁、主梁上部钢筋的交叉重叠,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方法不同。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板上部纵筋直径,次梁上部纵筋直径,假定主梁上部纵筋直径,则一排纵向钢筋,

12、二排纵向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除B支座截面的2排外,其余均为1排。跨内截面经判断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混凝土,;纵向钢筋采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5-1表5-1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1B2弯矩设计值()266.28-212.09128.53-29.44或0.0240.1500.0110.0190.9880.9180.9940.9901499.801341.67719.57165.48实际配筋()4B222B20+2B222B222B20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验算截面尺寸:,因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计算所需腹筋:采用B10-200双肢箍筋。不需要配置弯起钢筋。验算最小配筋率:%,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