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的蜻蜓说课.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11500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的蜻蜓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放飞的蜻蜓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放飞的蜻蜓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飞的蜻蜓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的蜻蜓说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老师,上午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第六册的第19课放飞蜻蜓。下面我将从( 5 )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教材解读:放飞蜻蜓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描述的是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了解蜻蜓的相关知识,教育孩子们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引导孩子们把蜻蜓放飞大自然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了与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了爱护有益的动物,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以后,我定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3、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三、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结合本课的写作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熟读课本法: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熟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正是抓住“读”这一传统教学方法,自始至终在教学中注意读的训练,通过朗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指名读、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置身于规范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熏陶、感染,极大地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2、朗诵表演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文中叙述的

3、故事演一演,促使学生深入钻研人物的言行和心理,并在读、演、评的过程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有更深入的领会。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地听,全神贯注地看,兴致勃勃地评,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看、大胆评的习惯和能力。3、合作学习法:“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学生感悟的同时,我认为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是必要的,那是相近观点的交流,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既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更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我的教学过程四、

4、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铃声响起,我让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和小池。同学们,从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你有什么发现吗?(拿出蜻蜓,贴)对,这两首诗里都描写了蜻蜓,这让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只美丽的蜻蜓正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这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捉蜻蜓呢。噢,一只可怜的蜻蜓被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捉住了,这只小蜻蜓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呢?(板书;捉、孩子们)l 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对蜻蜓的怜爱,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心境。二、初读感知内容,清除阅读障碍:(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完后想一想:最后这只蜻蜓怎么样了?(被放

5、飞了)在同学回答的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放飞蜻蜓。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为什么最后又放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故事中的人物去寻找答案。(2)为了让我们的学习进行得更加顺利,首先我们要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你们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昨天老师可是练读了好多遍,为了让比赛公平些,老师给你几分钟时间练习练习,然后我们比一比,如何?在我的激发下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按要求练习朗读,然后进行师生间的较量。l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它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然后才是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为了让读准字,读顺句子这一过程不那么枯燥,我

6、以赛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比赛时,多表扬孩子们,提升他们的自信,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动力进行后面的学习。三、合作探究学习,表演揣摩人物。1、同桌学习,化身为故事中的孩子。(1)首先进行同桌讨论,讨论需要几个孩子进行表演?分别扮演谁?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怎么设计?(2)接着指名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我就暂且扮演陶先生与孩子们对话。此时我扮演陶行知先生有二个目的。一是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起到导和扶的作用。二是起到示范的作用,为后面孩子们表演陶行知先生做一点铺垫。演完后请别的同学来评一评,我相机引导学生留意“七嘴八舌”“抢着说”“入神”“纷纷”等词语,指导他们在表演中体现出来,要把孩子们的天

7、真活泼、乐于受教演活。 (出示幻灯)例如:“七嘴八舌的抢着说”如何在朗读和表演中体现出来?是按顺序地说还是不分先后几乎是同时说呢?也许学生一开始就留意到了,也许没有,但相信在老师的点拨下,他们马上就能领悟到。2、小组学习,走进教育家陶行知。(1)小组内选一位同学让他演陶先生,其他人做导演,指导这位“陶先生”进行改进。当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之际,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聆听,点拨孩子们要抓住一些描写陶先生的重点词句:如“慈爱地抚摸、小心地、商量的口吻”同时物色一位有能力扮演好陶行知先生这一角色的人物,为下面的展示作好准备。(2)小组学习结束后了,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时,我这位老师悄悄地退到了舞台

8、的后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因为我相信在安排了充实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地朗读、仔细地品味,并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之后,再加上前面演小孩子的经验,学生学会了从动作、语言、神情把一位慈祥、博学的陶先生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3)内容整合,了解蜻蜓孩子们,刚才在大家的帮助下,同学们把陶行知先生演得很传神,现在我想邀请另一位陶行知先生来给我们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不知道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像陶行知先生一样传授知识?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孩子们学会重新整合蜻蜓的相关知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3、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完了,我就拉着其中的一个

9、孩子问,你同意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这就和课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们最后迫不及待地放飞了蜻蜓相呼应。正是由于陶行知先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孩子们谈蜻蜓,让孩子们在最后自愿自觉地放飞了蜻蜓。(板书:谈、陶行知)l 由于从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感悟。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体悟较深,回答时也就有话可讲,有情可抒。在这里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再现,转换角色,引导学生从“局外人”成为“事中人”,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四、再读融入文本,总结学习收获。回归文本,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这收获可以是科学知识的收获,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更可以是心灵受到的启发。至此,放飞蜻蜓的教学也就结束了。最后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放飞蜻蜓讲述的故事是围绕着蜻蜓展开的,而我的板书也是围绕蜻蜓设计的,以直观的图像和简洁的文字把文章的主要人生和故事框架交代清楚,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的聆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