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10081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淡淡杯中酒 浓浓送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荆门市京山县实验小学 刘 虹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它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设计理念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学习古诗可以陶冶

2、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利于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这独特的民族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方法目标: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

3、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折柳”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教学过程 一、激情设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作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齐读课题) 2、简介诗人及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曾经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就从长安赶到渭城为他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3、解诗题,比较送元二使安西的“使”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的不同。4、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课题?设计意图:诗缘于情。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理解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这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二、理解诗意,入境悟情。师: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来到渭城,去见证王维和元二这两位好友的惜

5、惜离别之情。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2、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3、指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一)品读一二句,想像画面,感受渭城美。1、“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一二句。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读?2、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点拨)(重点指导理解“朝雨、浥、客舍、青青、新”。)3、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吗?(引导学生讲诗意)4、渭城的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

6、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美美的读这两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美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走进诗的意境,体会“柳”所传达出的信息,感受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意。(二)情读三四句,了解背景,感悟离别情。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出示线路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如果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啊!而且,当时的阳关以西是茫茫的大戈

7、壁,荒无人烟,黄沙满天。元二此去,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那无尽的荒草和荒漠。3、元二即将远行,好朋友就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也许再也无法相见。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王维,你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感悟王维和元二的深厚感情。)4、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出示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顺势引导学生融入诗情:(1)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既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就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友谊的酒)既是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

8、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祝福的酒)祝福的话儿已经说得够多了,知心的朋友,让我们举起酒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牵挂的酒)离别的愁绪说也说不完,牵挂的心放也放不下。远行的人,喝了这杯牵肠挂肚的酒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作酒,更尽一杯酒吧! 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更)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

9、”,让“读”贯穿整个教学始终,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咏三叹,荡气回肠。以“以讲代读”的魅力,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充分展示优秀古诗词的独特魅力。6、对比“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7、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再一起吟诵这首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师生共读全诗。三、拓展空间,升华情感。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

10、当时被人们编成乐曲广为传唱,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尤其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友情的名言或名句?2、老师这儿也搜集了两首送别诗。出示别董大,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看看你从中感悟到了一种什么别样的情感?3、同样是送别诗,所表现出来的韵味和情感是不同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能积累更多的名诗名句。学过的好诗、好词、好句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也能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4、小结:同学们,自古多情伤离别,读了这些送别诗,我们感受到,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处处有真情”,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

11、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两首诗的异同,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又增加了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到,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四、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柳(留) 不舍挽留 酒(送) 依依惜别 (注:此教学设计发表于新课程研究2013年第6期)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诗的意思基本能理解。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力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根据诗词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