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952800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山上市”、“寺庙上市”的误读与正解 刘思敏 刘建东摘要:随着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文化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如何处理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市场化利用的微妙关系,“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找到宗教与世俗、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才是关键所在。所谓“景区上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资本的力量为旅游者创造更为优良的旅游环境,为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更好的载体与传播渠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欣赏、体验,从而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是文化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文化旅游产业在21世纪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文化弘扬传

2、承功能之外,必然会与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所处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社会发展相联系。最近,所谓“名山上市”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俗语足以说明“宗教名山”在我国名山资源构成中的重要地位。毫无疑问,众多“名山”特别是宗教名山乃是文化资源的杰出载体。对于所谓“名山上市”,有支持、有反对,争论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上市以后文化能否弘扬,文化圣地、宗教圣地是否会被打上圈钱的烙印”。然而,在笔者看来,不管是文化圣地还是宗教圣地,从来都是向世人开放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圣地、宗教圣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更是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文化资

3、源成为文化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如何处理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市场化利用的微妙关系,“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找到宗教与世俗、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才是关键所在。“名山上市”是误读、“寺庙上市”是伪命题五台山、普陀山等宗教名山筹备上市的消息日前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休闲游赏的动机“拜访”各地名山,这也让政府和相关的经营管理部门看到了以文化为基础发展经济的机会。其实这种做法本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争议的地方,利用文化发展经济必然要进行必要的投入

4、,包括对资源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配套产业链的完善等,旅游界对此也一直都保持一种鼓励的态度。各种关于“名山”的旅游规划也不断强调设施完善和成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的问题,当然对文化和文物的保护也是规划的重要方面,在保护的前提下寻求利用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站在群众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宗教自古以来是给人们一种信仰,并使人们带着这种信仰净化心灵,期待美好的生活。人们将这种虚拟的东西转变为实实在在生活质量的提升,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何上市乃至提到这个话题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上市只不过是现阶段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而已,却被很多人理解为“利用文化这一看似高尚的借口搭建以圈钱为目的的经济平台,从而获取更

5、多的经济利益”。综观我国文化资源,大部分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不少非常知名的景区并非因为没有谋求上市就找到了更加合理的发展道路。2007年,我国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世界遗产大会黄牌警告,多数是因为地方部门过分地为追求经济收益而使原来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遭到破坏。中国的旅游业迄今为止仅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难免会有人急于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利用这一重要的原则,由此可见,文化资源开发成功与否与其是否上市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条科学的经营道路能够平衡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早在1997年,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进入资本市场的“名山”,也是首个

6、上市的“宗教名山”,更是迄今为止唯一拥有上市公司的我国“佛教名山”。峨眉山上市并没有像目前国内部分学者担忧的那样降低了佛教文化的地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并不是以“宗教文化”作为主要的资源,而是与峨眉山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作为主要资产的上市,如与宗教文化无关的索道、酒店、餐饮、客运、娱乐等。相反,上市融资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和企业有更多的能力去建设与完善这些旅游相关设施,从而方便更多的人前来感悟峨眉山的文化氛围,使更多的人能够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下去体会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这何尝不是一种突破,无论是针对文化本身还是针对经济效益的发展。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显示

7、,该上市公司的索道运输、酒店业、汽车客运等主营业务的收入占到整个公司收入的70%左右,而归属上市公司的一半门票收入主要用于市场营销和基础设施的维护。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旅游景区可以分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两大基本类型。旅游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经验的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景区管理基本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当这种探索到了一定的阶段,和目前的市场经济相结合,经营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上市其实只是一种创新的手段而已。抛开“文化”这个头衔,中国还有很多的“名山”,例如张家界、黄山等,虽然不能说这些山没有文化,只是与佛教名山五台山、道教名山青城山等相比可能要少一些,这些“名山”上市为何没有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呢?

8、是不是因为宗教因素而上纲上线呢?2007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考核标准出台。自此之后,除较早上市的峨眉山、张家界、黄山之外,各大景区的最大收入来源门票收入都不能再计入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新的公司如果装入门票收入也就无法获得证监会的上市批准。五台山、普陀山的上市申请中,对此也做了清晰的说明。因此,如果门票收入不能装进上市公司,对于绝大部分景区来说,所谓的“景区上市”、“名山上市”就完全名不副实。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名山上市”只是一个传说,存在严重的误读,与名山本身并无太大关系,而“寺庙上市”更是信口开河的伪命题。因为根据我国目前的政策,寺庙类的建筑除一部分由文物部分管理之外,大部分

9、属宗教部门管辖、归僧人使用,景区管委会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没有权力将其纳入旗下。所谓“少林寺被上市”就是其中一个混淆视听的典型案例,而危言耸听的所谓“名山上市”通常仅仅是旅游这个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上市而已。内涵、外延极不清晰的“名山上市”、“宗教上市”、“寺庙上市”等概念不胫而走,并伴随不假思索的混同、替换,暴露出当今不少学者、名人的极端浮躁和不负责任。“名山上市”与宗教信仰并无实质冲突“名山上市”的提出,使许多学者开始质疑这将影响到国人的信仰问题。以宗教名山为例,很多人担忧上市会破坏宗教圣地的清静氛围,上市公司会为了经济利益使用一切手段招徕游客,宗教名山是大家的共有财产,本应是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参

10、观拜访的地方,却被上市公司搞得铜臭味儿十足。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完全是杞人忧天,即使宗教名山有义务免门票开放,但是在现阶段,作为旅游目的地,毕竟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游客安全的问题。在政府暂时无法完全承担这些名山景区的开发与维护成本从而为全民提供旅游福利的情况下,游客必然要以门票的形式为这种消费行为买单。至于上市后的对国民的“宗教信仰”的影响更像是无稽之谈,有学者大声疾呼利用名山的宗教效应获取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认为所有和宗教有关的东西都应是义务的,甚至鼓励大家徒步拜访宗教名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在山脚下建起的客栈,当然这和上市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是他们为拜访者提供服务也赚

11、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所有的这些都要和“宗教信仰”挂上关系,把“宗教信仰”贴上圈钱的标签吗?德国科隆大教堂周边的旅馆、客栈、餐馆、咖啡厅没有借助科隆大教堂的名气吗?比如,财经名人叶檀坚决反对“名山上市”,她说:“比如坐一辆车去拜佛,这个车票钱算什么收入?虽不能直接算是寺庙收入,但属于宗教资产变现方式的一种。”莫非只有和尚开车、尼姑收钱才是“正道”?!那么这些寺庙和僧人岂不是成了地区发展的障碍?怎么获取民众的信仰支持呢?换个角度来看“名山上市”的问题。在没有旅游开发之前,“名山”只是单纯的“名山”,来访者一般不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名山”成为了一种资源,一种被政府或者企业利用的资

12、源,无论谁利用这种资源开发了旅游,难道仅仅是开发吗?他们其实更多的还要在舆论的压力下承担保护的责任,即使没有这些经济主体介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者同样会以井喷的状态涌向这些令人神往的地方,谁能保证仅仅依靠宗教的力量就能使“名山”超负荷的游客量的情况下不受破坏?所以经营者带来经济的同时能够保护资源的完整度便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更何况“名山上市”,实际只是与名山有关的资产上市,只不过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开发资本的一种方法而已,也是一种新模式的探索,如果不上市,经营者还是会依靠这些资源获益,还是会有很多以各种目的来到“名山”的旅游者,而上市公司受益面更广,并按季度公布财务状况,其经济运行被置

13、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社会效益更有保障,有文化信仰的人依然会崇敬文化,不会因为“名山”的经营者而改变。旅游景区成功上市之后的工作重心目前国内上市的与景区有关的旅游公司数量还很少,其中包括华侨城、张家界、峨眉山、宋城股份等。以张家界为例,2012年上半年的业绩统计报告同比增长在50%以上。虽然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上市的旅游公司都处于盈利上升阶段,但是上市带来的管理体系的完善的确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相对于管委会直接经营的政企不分、政府操控的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的民营资本的经营理念而言,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经营战略更具有远瞻性,更适合配合景区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央行

14、、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在政策上给旅游集团的上市提供了较好的支持保障。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方式”是比较大的亮点。具体包括:“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同时积极支持已上市旅游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此政策的颁布,对旅游企业本身是良好机遇,国营企业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使更多的闲置的民间资

15、本能够为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中小型的民营旅游集团上市,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绝大部分名山的所有权是政府的,这导致的直接问题便是资金投入渠道以及管理模式单一。旅游业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意料。在这种变化中如何能够把握最好的发展时机,需要人才、资本、理念等多种方面的共同进步。将与“名山”资源有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整合上市,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与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五个一起上”、“谁投资谁受益”相比,从受益面的角度来看,从理论上讲,公众上市公司是仅次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运作

16、方式。当今资本市场,旅游企业上市并非易事,如若成功上市,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建树:发展完整的产业链。以“名山上市”为例说明,按照目前的国家政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上市已经不允许将门票收入纳入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利润,因此景区上市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在横向层面上,应该做好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使旅游者能够充分地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横向层面上的优质服务创造效益;在纵向层次上,不但要充分做好旅游产品的规划,同时应该注重旅游产品的对外推介活动以及针对旅游者的售后服务跟踪,以便随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改进。建立权利义务清晰的管理体制。上市公司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景区能够在上市后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景区上市”或者“名山上市”只是经营公司的上市,不是任何文化、宗教和政府部门的上市,因此上市之前应针对景区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