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90518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1、本文为一篇难度较大的议论,而初一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比较生疏,因此,本课将先从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要点。2、文中关联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感。3、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2、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设问:1+1=? (学生自由发言)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一支笔 + 一张纸 = 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一个李白+ 一壶酒” = 诗百篇师:天那,你们居然这么聪明呀!那在你们的答案中,谁的最正确?(停顿片刻,学生自由回答)不错,谁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很合理!看来,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因而事物的正确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板书1课题)正如苏轼的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学习,来检测一下,你到底有多少创新

3、能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一环节设计,主要通过举手、口头练习、想象力的测试,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也为下面学习新课文蓄势。二、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1、了解文体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属于拿一种文体?(学生回答)是的,属于议论文。(投影: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议论-即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示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师: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2、明确话题:(投影) 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

4、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投影)学法指导一: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投影)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板书2)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课文内容本身十分生动有趣,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为主,同时,也培养他们浏览阅读的能力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投影) 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

5、题?(投影)学法指导二: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板书3)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板书4)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句)来进行跳读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投影) 轻声朗读4-8段,思考: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明确1):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

6、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板书4)请同学们一起朗读5、6小节,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明确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学生答)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投影)学法指导三: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明确: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师: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另举例子 (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具备了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

7、一个环节)(投影) 轻声朗读9-12段,思考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投影)学法指导四: 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总而言之”“这样”“所以”-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投影)(板书5)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进行自我压抑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板书6)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

8、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学生总结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在自我辨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五、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请大以关于“0”的断想说话,请同学们尽量打开思路,看谁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讨论,互相发言,然后写下来,准备发言。 (生1答) 师:他讲得很好!就像这样扩散自己的思维,来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谁接着说。 师:大家很不简单,各抒已见。天上、人间、地上

9、、过去、现在、将来,都在你们的思维之中,思维互相磨砺、碰撞,闪射出创造的火花。六、结束语: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板书设计: 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 ( 论题 ) 必需的要素 ( 论点 ) 自信 渊博的知识 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持之以恒尝试 留意细小的想法 富有创造力的人 ( 结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