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90374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实践,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描述当下、预测未来!汤因比:“有人说,对于伊利亚特,如果你拿它当历史来读,你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虚构,如果你拿它当虚构的故事来读,你又会发现其中充满了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同伊利亚特相似到这种积度,它 主要内容:一、“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二、“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批判三、社会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四、调查研究是社会科

2、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五、社会科学的检验标准一、“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现实淡出,学术凸显”己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心照不宣的流行话语,所谓的“纯学术研究”成为学术界主导的研究范式,过分重视纯学理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1、现实淡出、学术凸显: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在“学术凸显”的旗帜下,理论的目光对现实视而不见,学术的能量对现实无能为力,思想的话语对现实沉默寡言,甚至干沉默不语,在急剧变动的现实生活面前,社会科学无法“出场”干预现实,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现实性与学术性之间构成了紧张的二元对立关系。一些学者为了迎合“凸显学术”的潮流,走向了片面学术化的道路,以概念消解问题,以文本抗拒时

3、代,以逻辑替代经验,一以经典代替流变在纯粹精神领域里自娱自乐,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外部现实世界采取一种规避的态度,仅仅把社会科学研究看作一种纯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现实就不是学术,理论研究成为了学者们自娱自乐、自言自语的智力游戏。后果I: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和谐音符,突出地表现为伴随着理论成果“爆炸式”增长的同时是思想的荒漠化,我们可能有很多的论着成果,可能有着过剩的言说能力和无尽的言说内容,但未必解答了很多当下的问题,未必提供了很多现世的智慧,未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学术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学术失语的砌.寒。后果2:与思想荒漠化相伴随的是体系情结浓重。恩格斯:“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

4、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井系”,。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放肆的伪科学”,一种“高超的胡说”,一种“幼稚病”。纂藉群菩香鹭粟耀暑暑篡磊赞”土壤,西方”论在何种程度上对我们有”义,这不是其义自黔嵘馨犷贡掣聚幸妒乡“蕊华霖华严夏:霖麦薰()霭厚装炙手豁蕊纂霆裂严-m!=1,x ac W9 n k A”是西”的如何分析不同民主模式: 文化传统:民主精神与民本精神 民主内容: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 民主价值: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 民主标准:单极标准与多样标准 民主进程:与生俱来的?一劳永逸的? 民主成效:民主是万能的?【古希腊】官伯利克的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

5、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在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七湮没无闻;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口常生活也会是这样的。3.“把研究变为胡说”:“貌似深奥的烟幕下掩盖着连篇废话”晦涩文风盛行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文风问题的关键在于表述,表述是问题的展开方式和思想的实现方式,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述,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消灭哲学”!晦涩文风:“问题越来越高雅,视阂越来越狭窄,字眼越来越生僻,概念越来越抽象,语言越来

6、越晦涩,文章越来越难懂。”一言以蔽之,“不好好说话”,“把研究变为胡说”。【德】康德:“我远不会说出我没有思索过的东西”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部奥秘正在于“以问题为中心”,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源于问题,,-, . TLl的发展是因为 解答问题,它的停滞是因为忽视问题,它的创新是因为面临老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它的生命力在于 准确把握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它的使命始终指向人类的生存和命运问题。这既是“问题”展 开的内在逻辑,也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问题”一与“理论”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 没有纯粹的理论!理论作为求解问题的结果,是以占有“理论”为前提的,理论总是为理论所中介,被理 论所“污染

7、”。因此,作为“中介”的理论不同,对同一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理论也是不同的。,问题”与“理论, 理论的生命是问题赋予的。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表面上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不断进步,实质上是从问题到 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问题”与“理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应当投向当前最鱼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自觉思入时代的深处,研究中国问题,提升中国经验,建构中国理论,引领中国发展,自觉参与面向未来实践的积极筹划,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前导,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成为革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实践智慧。 四、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 的基础环节调查研究,首先是调查,然后是研究:没有调查,就无法研

8、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既可以向实际做调查,也可以向群众做调查,还可以向文献做调查;既可以是全面调查、总体调查,也可以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还可以是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既可以是会议调查、访谈调查、蹲点调查,也可以是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还可以是田野调查、实地调查、试验调查。经典案例: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关于“摩塞尔记者的辩护写作资本论!五、社会科学的检验标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究竟如何判断其真伪,也即理论的检验标准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其一,实践检验往往滞后于理论本身,也就是说在理论创造的过程中,实践往往还没有展开,或者实践的

9、结果还没有定论:其二,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往往相互分离,实践检验的过程和结果无法及时反馈至研究者;其三,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往往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反复实践反复检验。结论:如果社会科学研究#-l每一次细小的推进、每一个细微的发明都必须坐等实践给出回答,那无异于取消研究。2、辅助标准(1)逻辑证明运用己经证实的经验事实命题、公理、定理和定义,通过逻辑演绎和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种判断正确性的方法。合逻辑的不一定合事实。卡尔纳普:“逻辑卜有效”和“物9-f有效”。(2)文本检验以“文本”作为衡量理沦真理性的标准。“经典”:“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历经后人最诚挚的颂扬而光景常新

10、的作品。“经典”的权威是实践赋予的,在实践中获得的。这些文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历史的合理性以及实践的合理性,正因为如此,阅读经典才具有必要性;在学术研究中引经据典才具有合法性。但是,经典文本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一卜的产物,是前人认识成果的记录,无法避免历史的局限性,也不具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迷信文本、盲从文本;再权威的文本也不能成为检验理论的最后标准,理论的真理性最终只能回到实践中检验,文本的权威不管有多高,不能高过实践的权威,实践的结果最无情,它决不迁就任何文本。承认文本的局限性,绝不能成为贬低文木甚至否定文本的借口,而只能成为发展文本、超越文本的理由。经典文本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绕不过去的基础。(3)经验证实以“经验”作为衡最理论真理性的标准。经验米自于实践,实践过程也是经验的累积过程。科学的理论应该为人们的经验所证实,经验证伪了的理论很难是科学的。“客观实际”转“经验事实”。 4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