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089615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7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课件湘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真题专练四高考真题专练四20226月浙江卷,1112下图为世界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答案: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邻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海岭裂谷山脉岛弧

2、A.BC.D答案:C解析:第2题,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作用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221月浙江卷,1718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据此完成34题。3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A.东北 B西南C.西北 D东南答案:A

3、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地形起伏不大,北部有水库,说明北部地势较低,可判断该地地势整体南高北低。甲地东南部附近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断层地带岩石脆弱,因此甲地附近的小河最可能是流水侵蚀该断层形成的,河槽也应呈东北西南走向,再结合当地整体南高北低的地势可判断小河应由西南流向东北,故选A。4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比c老bc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b比c新bc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BC.D答案:D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说明岩石坚硬,外力侵蚀掉的岩层相对较少。由图可知,b石灰岩覆于c砂页岩之上,形成时间较砂页岩晚,所以b比

4、c新,错,对;水越深,沉积岩颗粒物越细,bc期间先沉积形成砂页岩、后沉积形成颗粒更细的石灰岩,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说明水逐渐变深,海岸线应向陆地前进,错、对。故选D。2021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57题。5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BC.D答案:C解析:第5题,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

5、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6图中所示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答案:A解析:第6题,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 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

6、)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 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故选A。7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答案:C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2021浙江6月选考,17

7、18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据此完成89题。8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 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答案:C解析:第8题,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读图,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正确。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河流流向自北向南,A错误。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错误。河流东西岸等高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9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B C D答案:B2021天津卷下图为

8、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砂岩、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越向下,沉积岩形成的时间越早。由图中信息可知,处发生断层且该处地层最上层为石灰岩,其他几处中石灰岩均位于最下层,因此该处应该是最老的岩层;处地层最上层为页岩,位于石灰岩层之上、处砂岩岩层之下,所以处较处岩层新、较处岩层老;处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应该是最新的岩层。故A、B、C错误,D正确。11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

9、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答案:A解析: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因此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2020北京卷,34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10、A.BC.D答案:C解析:第12题,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和是花岗岩,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13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A解析:第13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2021辽宁卷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

11、南部,属于盐碱湖。下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下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1415题。14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答案:A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该湖为断层陷落湖,湖的东西两岸的湖滩和台地主要是由沉积物构成,可知东西两岸的宽度差异主要是沉积物的多少而造成,排除B、D;该地位于东北,降水量相对较多,流水沉积明显大于风力沉积,A正确,C错误。故选A。15“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B.湖底淤泥的含

12、盐量较低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答案:C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酱缸包”主要分布在湖的西侧,西侧沉积物相对东侧要少,A错误;含盐量高低与“酱缸包”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位于断层带,地下泉水丰富,喷涌而出,使沉积物被软化,形成软泥层,C正确;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细,D错误。故选C。2020海南卷,45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1617题。16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答案:A解析:第16题,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

13、,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堆积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答案:D解析:第17题,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钙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