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892496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结2案例寒假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国结教学设计南岗小学 张爱秋 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结合课题巧设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设计。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并通过思维来指挥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价值,使学生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寻求答案、提出设想、表达见解,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新课程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题研究计划中的

2、学生设疑、教师设疑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设疑。从理解课文角度,要抓住要害,简化设疑。要把小学课文阅读课上成语言思维训练课,必须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须,弃之不行,因此,需深钻研教材,抓住要害,精选问点,并使提问体现在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发挥理解课文内容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效。因此,本节课的设疑我指导霍红老师主要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和结构的纽结点来提问。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结构的扭结点:承前启后的过渡段落。中国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中国结一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音韵和谐,意境优美等特点,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有些语句对仗工整,入情入境,令

3、人陶醉,适合朗读,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象征,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中国结的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们包含的深刻寓意并不了解,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国结的寓意。、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教学方法:读中画、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教学流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课前把教室用学生自己带来的中国结装饰一新)师:哪位同学

4、用词语形容一下你走进用中国结装饰一新的教室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师:介绍一下哪些是你带来的中国结,谈谈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回答。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中国结,但是你们了解中国结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与作者走进中国结。(板书)二、深入学习,品读课文。、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结是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它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喜爱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中国结受到喜爱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美读句子,体会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师:同学们,中国结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不论是庄重的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踪影;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归国的老华侨都以胸前挂着中国结而自豪,

5、难道它受宠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典雅的造型吗?、重点学习、自然段,理解中国结的丰富内涵及其象征的意义。()、默读、自然段,哪段概括了中国结的深刻内涵。()、出示第四自然段。(过渡段,承上启下作用)读中国结是怎样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的?()、自由读第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中国结的什么内容了?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师: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它们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丰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继续谈论象征意义。师:现在很多地方都挂中国结,你还看见哪里挂中国结,有什么不同寓意吗?(生想像)师:同学们谈的很好,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代表着幸福

6、、祥和,代表我们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美的艺术品,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读出中国结的美吧!()、学习第五自然段师:中国结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近几年中国结尤其受到海外华侨的喜爱,原因是什么?指名读第自然段。出示句子:中华儿女“头”。如何理解”引号“头”。指导朗读第自然段,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带着对祖国对亲人的思恋来读这段。师:生:读()、师:是啊!中国结不仅代表幸福祥和,更重要的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齐读最后一段)。师:课文学习完了,你能表达一下你此时对中国结的感受吗?请我们共同记住中国特有的饰物中国结吧!(同心结)板书:中国结同心结幸福祥和憧憬心连心执教

7、者反思:本课教学中,我立足大语文观,以教材为原点,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结的知识,并与学生的知识世界相联系,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学习他们生活中的语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状态做为上课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时,十分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教室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在教室挂满中国结,学生自然进入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其次,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讨论、 品读,通过各种的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指导者反思:霍红老师能根据课题的主旨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积极挖掘文本,巧妙设计问题,在文本的关键点、纽结点设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中国节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读出自己的体会,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学生朗读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并让学生带着有针对性评价进入再一次的朗读,会加深朗读的意义,更加理解中国结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