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88677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的乘法口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7的乘法口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的乘法口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的乘法口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教学反思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九道乡咸水小学 刘娟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口诀教学课相对于一般新授课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背,会编这一表层认识上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乘法口诀没什么可学的,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激发不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在口诀运用中我始终以数学乐园为背景、以实际生活为例,出现学生感兴趣的糖葫芦、七星瓢虫等图片,再由加法导出乘法,再进入口诀的编写这一连串的练习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运用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

2、生对枯燥的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图。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看“日历”计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

3、习情感。 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有他们熟悉的糖葫芦、七星瓢虫等图片,学过的古诗山行等,让学生分组验证自己的猜想,再全班汇报、订正,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抓住了孩子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

4、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

5、一找口诀的规律。2、利用规律记忆口诀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特别是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这两句。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来记忆。有个学生说:“我是把二七十四和三七二十一合起来记五七三十五的。”还有的说:“我是把二七十四+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若是孩子想学习,就会主动的寻找方法,攻破难关,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口诀。3、多种形式练习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比一比你的眼光准不准、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算2个星期、5个星期、7个星期。学生的兴趣很浓。4、教学批改在课

6、堂作业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口诀写数学算式,看数学算式写乘法口诀的方式进行了巩固练习,学生们都能很快很准确的写正确,对口诀也很好的进行了巩固练习.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6、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