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复习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86922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有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和七个突起。椎体 为椎骨前方呈短圆柱体的部分,位于椎骨前方,具有负重作用。椎弓 为椎骨后方呈弓形板状的部分,分为椎弓根、椎弓板及7个突起。椎弓根上、下缘分别称椎上、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等通过。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1个棘突)。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有脊髓等。(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 横突上有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第26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叉;椎孔较大,呈三角形。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由前弓、后

2、弓及左、右侧块组成。前弓后面有齿突凹。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向上伸出齿突。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摸到,为记数椎骨序数的标志。胸椎 椎体和横突有肋凹;棘突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腰椎 椎体粗壮;棘突呈板状,矢状位水平向后。l 颅的组成和名称。颅位于脊柱上方,共23块颅骨构成(不包括颞骨内的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脑颅脑颅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包括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和成对的颞骨、顶骨。其中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顶,又称颅盖,呈穹隆形。颅腔的底由位于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2)面颅面颅骨共15块,构

3、成面部的支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容纳视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下鼻甲、腭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舌骨。l 鼻旁窦的开口部位。鼻旁窦是位于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借孔裂开口于鼻腔,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4对。额窦位于额骨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筛窦为筛骨迷路内呈蜂窝状的腔隙,分为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窦口高于窦底,当窦内有积液时,直立位不易引流。l 上、下肢骨的组成。(1)每侧上肢骨有32块,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类。上肢带骨包

4、括锁骨1块和肩胛骨1块;自由上肢骨包括位于肱骨1块、尺骨1块、桡骨1块、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2)每侧下肢骨有31块,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类。下肢带骨为1块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1块股骨、1块髌骨、1块胫骨、1块腓骨、7块跗骨、5块跖骨、14块趾骨。l 膝关节和肩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1)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组成 由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髌骨构成。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结构特点 囊薄而松弛,囊外韧带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囊内韧带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者可限制胫骨前移,后者可限制胫骨后移)。关节内有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

5、”形)。关节囊的滑膜层形成髌上囊和翼状襞、髌下深囊等。运动方式 膝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在半屈状态下,可作轻度的旋转运动。(2)肩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组成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结构特点 肱骨头大、关节盂小。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的上壁、前壁和后壁有韧带和肌纤维经过,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但关节囊的下壁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易向前下方脱出。运动方式 肩关节可作三轴性运动,即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l 髋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组成和运动方式。(1)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组成 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运动

6、方式 髋关节可作三轴性运动,即屈伸、收展、环转和旋转等运动。(2)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组成 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运动方式 一轴性作背屈(足尖向上)和跖屈(足尖向下)运动。踝关节扭伤多发生于跖屈位,如下山、下楼梯等运动过程。(3)肘关节组成和运动方式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桡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和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桡骨环状韧带构成)。六个关节面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前后部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可作屈伸运动。(4)腕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腕关节

7、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作为关节头,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而构成,是典型的双轴椭圆关节。关节囊松驰,其周围有韧带加强。腕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l 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缝匠肌、小腿三头肌的功能。(1)背阔肌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可上提躯干(引体向上)。(2)胸大肌可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还可提肋,助吸气。(3)三角肌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在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时,出现“方形肩”。(4)肱三头肌伸肘关节,其长头可使肩关

8、节后伸并内收。(5)臀大肌伸髋关节,在人体直立时,固定骨盆,防止躯干前倾。(6)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并使膝关节旋内。(7)小腿三头肌提足跟,使足趾屈,另外腓肠肌还可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l 胃位置、形态结构和分部。(1)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形状可受胃的充盈状态、体型、体位、年龄和性别等影响而不同。胃可分为前、后两壁,大、小两弯和上、下两口。上缘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处可见弯折称角切迹,它是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下缘大部分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胃的上口称贲门,连接食管。胃的下口称幽门,续接十二指肠。通常将胃分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位于贲门附近的

9、部分称贲门部;位于贲门平面向左上方凸出的部分称胃底,临床有时称胃穹窿;胃的中间大部分称胃体;位于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幽门部在胃大弯侧有一不太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此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2)位置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l 小肠的分部和位置。小肠上端起自幽门,下端续接盲肠,在成人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空肠和回肠3部分。l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大特征。大肠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全长约1.5m,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结肠和盲肠具有3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l 阑

10、尾的位置和形态特征;麦氏点(McBurney点)的概念。阑尾形似蚯蚓,其根部较固定,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为游离的盲端,位置不固定。阑尾全部被腹膜包裹。3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结肠带是手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的压痛,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l 肝位置、外形分叶和脏面的结构。输胆管道的组成。(1)肝的形态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的上面又称膈面,有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叶。肝的下面凹凸不平又称为脏面,其中部有“H”形的沟;左纵沟的前部有

11、肝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后的遗迹;左纵沟的后部有静脉韧带,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右纵沟的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右纵沟的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经过。在腔静脉沟的上端,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临床上常称此沟上端为第2肝门。横沟即为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肝的脏面借“H”形沟分为右叶、左叶、方叶和尾状叶。(2)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在右侧锁骨中线平第5肋。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与右肋弓一致,中部超出剑突下约3cm。婴

12、幼儿的肝相对大。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l 喉软骨的组成。喉软骨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构成。 甲状软骨构成喉的前外侧壁,由两块甲状软骨板在前角相连,前角上端向前突出,在成年男子尤为明显,称喉结。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接气管。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有重要作用。前部为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后部为高阔的环状软骨板。会厌软骨位于舌根和舌骨体后上方,被覆粘膜构成会厌,吞咽时,会厌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杓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板的上方,左右各一,分为一尖、一底和二突。其底近邻环状软骨板;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称为声带突;底

13、向外侧伸出的突起称为肌突。l 肺的位置、左右肺形态的异同。壁胸膜的分部。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呈圆锥形,可分为一尖、一底、二面和三缘。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在锁骨内侧1/3段向上突至锁骨上方达2.5cm。肺底位于膈上面,又称膈面。肋面邻接肋和肋间肌。内侧面邻近纵隔,又称纵隔面,此面中央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之处。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肺根。肺的后缘圆钝,前缘和下缘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下方的突起称为左肺小舌。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二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和下三叶。壁胸膜依贴附部位不同可分为4部分: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肋胸

14、膜衬覆于肋骨与肋间肌内面。纵隔胸膜衬覆于纵隔两侧面。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突出胸廓上口,伸向颈根部,覆盖于肺尖上方,在锁骨中、内1/3上方可高出锁骨2.5cm。l 肾的位置和被膜。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右肾较左肾低。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在第12胸椎体至第3腰椎体之间。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左右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距较远。肾门约平第l腰椎平面。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处,称为肾区 (肋脊角)。在肾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时常可引起疼痛。肾的被膜肾由内至外有三层被膜,即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15、l 男性尿道的分部(临床分部)、狭窄部位和弯曲名称。男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尿道外口,成年男性尿道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临床上,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1)前列腺部为尿道贯穿前列腺的部分,其后壁上有射精管和前列腺排泄管的开口。(2)膜部为尿道贯穿尿生殖膈的部分,短而窄。(3)海绵体部为尿道贯穿尿道海绵体的部分,尿道球内的尿道称为尿道球部。男尿道有三处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以尿道外口最为狭窄。男尿道还有二个弯曲,耻骨前弯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此弯可随阴茎上举而消失。耻骨下弯位于耻骨联合下方,此弯恒定不变。l 子宫的位置、形态和韧带(名称和作用)。输卵管的分部和临床意义。1.子宫为中空的肌性器官,胎儿在此发育成长。成年未孕子宫呈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可分为底、体、颈三部: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部分为子宫底。下端呈细圆柱状的部分为子宫颈,子宫颈为肿瘤的好发部位。底与颈之间的部分为子宫体。子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称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在阴道以上的部分称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的内腔分上、下两部。上部由子宫底、体围成,称子宫腔。子宫腔呈三角形,底向上,两侧角通输卵管;尖向下,通子宫颈管。子宫内腔的下部在子宫颈内,称子宫颈管。子宫颈上口通子宫腔,下口通阴道称子宫口。未产妇的子宫口方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分娩后呈横裂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