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70621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板块的运动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2课时)教师姓名:何永德 学校: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年龄:39 教龄:13年 职称:中教一级教学背景分析(一)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比较困难,课程标准对本条标准做作了说明: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所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在本节课中着重把握: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于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作为探索重在过程,因此需要结合大陆漂移学说,再

2、过渡到板块构造学说,体现了科学求真求实的精神;对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了解板块划分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就可以了,其深层次原因不予涉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本条标准涉及的内容较广,且理论性强,但要求又比较简单,教学难度比较大。(二) 学生情况分析7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思维的能力,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板块构造学说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要理解这些地理概念还需要结合具体形象,建立地理表象进行地理思维。该班学生是经过层层选拔录取进来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外知识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在学习远离生活或者过于宏观、微观

3、的地理知识的时候,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三)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对上课时内容的延伸,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解释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比如海陆变迁的过程、海陆变迁引起的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震、火山、山脉的分布规律等,都可以通过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也是对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不断索探追求真理的精神。教材在讲述板块运动时,没有出现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而是以“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来加以表述。关于板块学说重点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这几点要通过看

4、图,即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和几项活动获得,而不是仅记住几点结论。在教材的最后,安排的活动是对板块学说的具体应用。运用板块学说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的两种现象。一是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一是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本节课的学习对以后学习有关区域地形、地势、地震、火山等自然环境相关知识很有帮助。(比如在7年级下册和八年级的区域地理中有关亚洲地势、中国地势、日本的火山等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图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知道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说出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边界的关系;阅读板块边界两侧表示板块运动方向的箭头指向,了解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张裂与挤压运动

5、;应用板块运动学说,能解释一些典型的地表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小地球仪上勾画或用橡皮泥粘贴板块边界,把地图上的信息转化在地球仪上,建立空间概念;通过学生挤压书本,演示板块挤压和张裂运动,以此来解释山系、火山、地震形成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让学生解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以此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对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历史,由此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树

6、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地震的介绍,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通过预测未来的地表变化,初步形成探究、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二) 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一) 教学资源演示板块挤压、张裂的书本;演示板块运动的多媒体动画;板块分布图(二)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块分布图挂图、地球仪(三)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启发、探究教学过程流程:引入板块分布板块运动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防震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引入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知识,但是大陆

7、为什么会漂移呢?这个问题激励着人们进一步思考,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经过科学研究,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那么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呢?大家从课本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人类对地壳运动的探索过程。从课本地图和文字资料中寻找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信息。六大板块板块运动板块边界从人们认为大地不动到动再到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帮助学生回顾人类对地壳运动的探索历程,最后过渡到板块构造学说,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激发科学兴趣。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5分钟板块概念的理解、板块的分布你想象中的板块是什么样子的呢?动画演示地球的内部圈层,讲清楚板块在地球所处的位置、形状、组成

8、。全球大致有几大板块呢?能够在地球仪上用橡皮泥把各板块的位置和范围表示出来吗?描述自己的想象是岩石处于地表不完整的块状阅读图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找出各板块的相对位置与范围。利用橡皮泥按照图219把六大板块的范围贴出来。培养学生地理想象的能力与地理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表象,形成地理概念化解教学难点阅读地图的能力 动手操作,加深印象注重对知识的落实。区别大洲与板块的实际分布范围。以问题的形式加强对板块知识的练习15分钟板块的运动这些板块都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各大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呢?从图219能读出他们的运动方向吗?是通过什么符号来了解各板块运动方向的?请大家在刚才的橡

9、皮泥上用箭头形状的纸条把运动方向表示出来。回答:运动阅读地图219通过表示运动方向的箭头在橡皮泥上用纸条标注板块运动的方向。培养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阅读地图方法的指导学习方式的变化,做中学。通过动手操作落实对对地图的阅读,并增强知识的理解与。5分钟山系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对照板块边界与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发现二者之间有什么规律?结合世界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的地震、火山带分布在哪里?除了板块边界外,在板块内部也发现有地震、火山的分布,但与边界处相比,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这说明了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比较,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活动练习,完成课本38页活动题1、2。由此可以总结出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呢

10、?展示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请同学介绍这些山脉的形成与哪些板块的什么运动有关系?中国的台湾和日本为什么多地震呢?阅读图219发现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界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总结出地震火山带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少一些?活跃稳定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出现裂谷和海洋;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出现山脉和海沟。挤压碰撞和张裂两种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美洲西海岸山系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挤压形成的;阿儿卑斯山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阅读地图219,因为他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带。阅读地图根据地图总结出火山、

11、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并且与板块边界的分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板块运动对火山、地震形成的作用。根据板块运动方向预测未来地表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利用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根据实例来理解板块运动与山系分布的关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为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15分钟防震减灾在新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中国地震的报道,请你利用我们今天的知识来解释一下,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地震发生后会给我们带来灾害,而北京也是个地震多发区,我们每个人要有防震意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做?当我们作为生存者,我们如何去救援别人?从图219可以看出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并且中国境内

12、也多地震分布。防地震的措施房屋(在家里、在商场、在行使的车上)。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防灾自救教育,珍惜生命、热爱生命。5总结:板块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板书设计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创新之处第一,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加工,增加了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板块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的理解也有困难,而教材编写比较简单,许多关键性的概念没有告诉学生,而学生的基础又比较好,为了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对板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大胆对教材进行加工,增加了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作为铺垫,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过程。第二,为了落实板块分布、板块运动、板块边界等关键性知识,本课设计了利用橡皮泥粘贴小地球仪的活动。通过在小地球仪上把六大板块用橡皮泥粘贴出来,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使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掌握了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方向以及板块的边界类型,并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概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