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70259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金融案例读后感(一)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 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 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 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为了切实加强对 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 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银监会决定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内 容的查防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过第一阶段的学 习,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一、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

2、、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学 习,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 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 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员工整体素质不咼,教育之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 于蚁穴。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 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 少。一些信用社对安全管理、案件防工作不重视,给员工造成错 觉,从而放松警惕,认为只要自己不出事就行了,别人,谁出事 谁负责。案件防范不到位导致安全工作挂在嘴上,疏于案件防范。 同时由于社会风气、黄、赌、毒的影响,对自控力弱、政治素质 差、道德败

3、坏、作风卑劣、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的人来讲, 诱惑力是引发了作案的主要因素。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近几年来,大部分信用社注 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 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信用社,任务至上,片面追求几项主要业务 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 欺上瞒下,学习教育走过场。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 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 制定的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 凭感情用事,以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 导致案件发生。对案件防范工作部署少、落

4、实少,致使工作存在 空档和缺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 之机。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一方面稽核检查 力量相对薄弱,对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 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 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 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 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 大经济案件。二、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 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

5、规章制度, 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 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 案件数量不断下降。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务必 牢固树立人本观念。一是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 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二是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 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 同作案。三是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 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

6、化稽核人员的 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 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四是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 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 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 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 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 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增 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 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

7、 范意识,相信我们的信合明天会更美好!金融案例读后感(二)陈志武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他撰写的金 融的逻辑一书虽然讲解了很多东西方的金融发展事件,但贯穿 全书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金融究竟是什么逻辑?通读全书, 我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一是资本的逻辑。作者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 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中国明朝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 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 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 荷兰、意大利等。400年过去了,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当年国 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命运外

8、,其他国家 迄今仍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 作者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资本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 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资本化就是把 未来的钱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今天的资本,用于当前的生产 生活开支。陈教授认为,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成功的原 因主要不是对外掠夺,而是资本化发展与金融创新的结果。这是 一个与国内传统认识有较大出入的观点。应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钱”越来越 多,主要也是资本化改革的结果。但要注意一种现象:西方国家 往往是政府穷得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滋润;而当前的中国恰恰 是政府手上很有钱,绝大多数老百姓的

9、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因 此,中国还需要很多的资本化和资本深化的改革。二是市场的逻辑。资本化与市场化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 个概念。之所以单列“市场化”,源于陈教授在书中对儒家思想 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 儒家主张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实现人际金融交易,但它 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碰到过这样 的事情:买房子缺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而不是 向银行贷款。因为亲戚朋友的钱是“软约束”,没钱可以赖账不 还;而银行的钱是“硬约束”,是需要房产作抵押的,一般赖不 得。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人去自食其力,也为 个人空间、个人

10、自由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从本质上讲,市场在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压制。但30 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各种金融市场出现后,中国人的个人空 间终于出现并正在扩大。国内社会各界普遍觉得中国文化重视家 庭,而西方文化不重视家庭,或者说西方人对家庭情感看得比中 国人淡,陈教授认为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 “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 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而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 情交往功能。当然,传统儒家文化的转型是正在进行时,而且会 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说,一种基于金融市场和法治 的体系最终取代传统家庭和儒家文化的体系,则是历史的必然。三

11、是创新的逻辑。作者在书中花很大篇幅分析了美国的次贷 危机。从媒体上得到的印象似乎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已进入“水深 火热”之中,但从实际的美国社会生活看,都难以感受到或者看 到这种危机。也就是说,危机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证券市场和信 贷市场,对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在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 时,多数人都将矛头指向了金融创新。作者承认层出不穷的创新 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但这是金融创新的过错吗?作者给予 了否定,并认为危机之后美国的消费驱动模式不会终结,相反中 国的经济增长也要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关于金融创新,作者认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 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

12、问题再说,没 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 新都不行。美国允许自由的金融创新,当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 恰恰是通过出现问题,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要有监管。中国的金 融管制,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代价,实际上这个代价在用其他形式 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因为美国金融创新出了问题,就认为我们不 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说,美国金融的问题是创新过 度带来的,那么中国金融可能恰恰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没有 任何理由为躲过了一次金融危机而暗自高兴。金融案例读后感(三)今年是河南银行业合规执行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 金融做作业人员职业生命的保护神,其教训是深刻的,可以说是 用自由甚

13、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的。近日看了一篇*推荐给大家。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一一代价一 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 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透过这一桩 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 目的红色警示信号。“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 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 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 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 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 件的高发部位。

14、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 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 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 娶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 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 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 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 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 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转 载请保留此标记。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 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与此同时,在一些

15、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 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 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但是,当我们细数这一 次次案件造成的惨重损失时,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麻痹大意、 麻木不仁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更加愤慨,更值得我们去 深思和反省:从288条的几经完善到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的付 诸实施,当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不断健全,合规经营成为一种 必然趋势时,作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上的员工只有时刻牢记“违 规是案件的前奏,隐患是安全的天敌”这一箴言,时时、处处、 事事以敬业、真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遵法守规, 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知情必举,

16、才能在使每一名员工自身修养 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显着增强的同时,以全员的实际行动为全行 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又抑或,独善其身,难善其 身。今天,但我们全体建行人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 “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大 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而众志成城,拼搏奋 斗之际,建行,作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乃至实现人生理想和目 标的美好“家园”岂能再容“蛀虫”的侵蚀,岂能再付惨痛的“代 价” ?读罢代价,掩卷沉思,或许是有感于“醒鼓应常打, 警钟宜长鸣”的训诫,我忽然觉得手中的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我 们每一个建行人不弃不丢、自省自教的一本红“宝书”,而之于 我,则要努力做到日读一篇而自警,真正让这30个案例成为自 己知荣辱,明是非的一个个反面之鉴,让自己在今后的从业之路 上能够走出一行坚实、沉着、稳健的脚印来。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四)看完这本书,最大感受是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