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6126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课件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地理选择题复习教案设计目的:地理选择题是学生丢分比较多的题型,通过学习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选择题的技能技巧,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学重点: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2、选择题的解答练习。运用的信息技术: WORD PPT教学过程: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解题步骤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1认真审读题意,读懂题目说明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2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

2、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的”、“错误的是”等。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3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2)暗示条件:题干

3、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4分析选项正误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1)前后矛盾,如“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西经度跨度大” (2)误为因果,如“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大致为草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

4、地壳分为六大板块”。(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5分析“项”“干”关系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答案。(二)解题技巧1直选法根据题干要求,通过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出答案,这种方式就叫直选法。一般来说,这种解题方法比较适合于那些难度较小的试题。学生通过认真阅读题干,明确其考查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和数量特征等,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直接选出答案。如: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 B.铁路C.管道 D.河运答案:B。2排除法排除法是

5、考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解题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1)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或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即选项本身表达的现点没有错误,而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2)排异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试题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如:下列属于我国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的是A.湟水谷地 B.宁夏平原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答案:A3排序法选择题中经常出

6、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如: 下列城市中,夏季降水量量多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答案:D4比较法有些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与题意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解答此类选择题时,不能只是确定选项的对与错,而应对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各个选项与题干关系的紧密程度。比较法与优选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解答的关键是要看清题意,仔细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如:我国江南“鱼米之乡”未形成荒漠,主要受惠于A.地形复杂多样

7、 B.领土南北跨度大 C.地势西高东低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答案:D5优选法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候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对于这类试题,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如: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答案:C6求同存异法在自然地理知识综合型选择题中,特别是判断季节的试题,往往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的特征实质上是相同的,则不同特征的选项就是正确的。二、课堂练习:(以课件形式展示)1.下列地方不是

8、历史上著名“四大米市”之一的是A.无锡 B.九江 C.长沙 D.南京2、关于我国四至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北端是漠河 B、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C、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D、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3、下列国家中,与我国接壤的是 A、韩国B、伊朗C、老挝D、柬埔寨4、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位于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闽、粤、桂 5、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A、重庆 B、海南 C、吐鲁番 D、武汉6、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C.下游 D.长江口 7、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

9、阶梯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准葛尔盆地D、四川盆地8、影响我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 D、季风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B、山地面积广大 D、边缘海大陆架宽广10.我国的地形十分复杂,太行山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11.黄河中、下游分界的城市是 A.河口 B.宜昌 C.桃花峪 D. 湖口 12.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处的城市是 A.徐州 B.兰州 C.株洲 D.郑州 1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A.青海湖B.苏必利尔湖 C.鄱阳湖D.洞庭

10、湖 14.四川盆地的土壤颜色属于 A .黄土地B .黑土地 C .喀斯特地形 D .紫色土15.从上海到昆明,东西铁路干线依次相连,顺序正确的是 A. 京沪线、浙赣线、贵昆线、宝成线 B.沪杭线、哈大线、京九线、成昆线C.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D.沪杭线、焦柳线、成昆线 、同蒲线 16.泼水节是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该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朝鲜族 C.蒙古族D.傣族 17.陆上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 A.蒙古 B.哈萨克斯坦 C.俄罗斯 D.巴基斯坦18.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分界线的是 A.祁连山 B.太行山 C.长白山

11、D.天山 19.我国的四大高原中,地形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20. 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台湾海峡、琼州海峡B、渤海、黄海C、南海、东海 D、琼州海峡、渤海21.下列山脉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A.祁连山B.太行山 C.长白山 D.天山22.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23.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东北林区 B.西南林区 C.东南林区 D.西北林区 24.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全河段 B.上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下游河段 25.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青海、四川 B.四川、云南 C.青海、西藏 D.甘肃、四川 26.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27.“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环境作用是 A.防风护田 B.净化空气C.吸烟滞尘D.含蓄水源28.我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旱地 B.草地 C.林地 D.水田29.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属于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30.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 A.800 mm B.400 mm C.200 mm D.50 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