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86].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610642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8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8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8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86].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使用。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泛大陆”等科学概念。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能够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二)水平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水平。(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实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这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以及作者思路。2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能够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

2、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感知课文1、介绍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2、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辨音: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2)释义:遗骸 褶皱 劫难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选四名同学回答,明确:(1)hi zh

3、 nn s(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褶皱:因为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2文体知识补充3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研讨以下问题: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4.恐龙图片展示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5、什么是泛大陆?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7、作者是

4、按 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理清文章思路导引: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提示: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合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L去的呢?然后实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文章一方面解开了“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同时又论证了另一个问题:南极洲的恐龙化石为大陆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四、总

5、结,拓展思维讨论一: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提示:联想、想象。由南极恐龙化石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想象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理论实行大胆的设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的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的迁移),然后实行科学地推理(“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开”),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南极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从生物学和地质学多方面实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于是在科学研究中出现了新的境界,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讨论二: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够让大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谈. 总结 (1)以上推理和猜想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中我们能够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和考古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2)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一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五、当堂训练六、布置作业(1)、用今天学习的推理方法,预习被压扁的沙子。(2)、想象一下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