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57515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结汇联网核查办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时间:2008-07-02 文号:汇发【2008】31号 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 打印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于2008年7月2日联合发布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汇发200829号,以下简称办法),现就办法实施的有关外汇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8年7月14日起,在中国电子口岸试运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以下简称核查系统)。2008年8月4日起正式运行。 核查系统试运行之日起,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

2、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对企业出口收汇(包括出口项下境外收汇和符合规定的境内收汇,含预收货款,下同)进行出口电子数据联网核查。二、企业出口收汇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先进入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以下简称待核查账户)。待核查账户纳入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代码为1101。 待核查账户收入范围限于企业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支出须经银行联网核查后方可办理,其支出范围包括经银行联网核查后结汇、划入该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以及经外汇局批准的退汇等其他外汇支出。待核查账户之间不得划转。账户余额按活期存款计息。 三、银行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内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时,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在核查系统中企业相应贸易类别可收汇额范围内进行收

3、汇核注(即在核查系统中录入实际结汇或者划出金额,扣减对应可收汇额,下同): (一)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或者边境小额、对外承包出口等其他贸易类别的出口可收汇额,分别等于相应出口贸易类别逐笔出口货物报关单成交总价之和; (二)来料加工贸易的出口可收汇额,等于该出口贸易类别逐笔出口货物报关单成交总价与收汇比例乘积累加之和; (三)预收货款可收汇额,依据企业已登记预收货款和前12个月出口收汇情况,由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生成。船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等特殊行业以及出口买方信贷项下提前收汇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提高预收货款可收汇额。申请时应提交书面申请、出口合同以及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4、。外汇局自收到完整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或不核准的决定。 企业预收货款对应的货物实际报关出口后,其经联网核查后结汇或者划出的金额,从该企业相应贸易类别出口可收汇额中扣减。四、来料加工贸易收汇比例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各分局)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核定,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后确定。 对于来料加工贸易实际收汇比例高于核定比例的,企业从待核查账户中办理结汇或划出时,除提交办法规定的单证外,还应向银行提供对应的出口合同、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收汇核销联,下同)正本及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银行应在核查系统中记录该笔收汇对应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号、出口合同号和实际收汇比例

5、,核注核查系统相对应的可收汇额后,为其办理结汇或划出手续。 企业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单笔出口货物报关单实际收汇比例高于25%的,办理银行应当于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汇总报告所在地外汇局,并附相关单证复印件。 五、2008年6月30日(含)之前出口未收汇的,依据出口收汇核报系统中企业的应收汇和已收汇情况确定其可收汇额,计入核查系统的“其他贸易”栏目。企业在通过待核查账户办理此类出口收汇的结汇或划出手续时,银行应核查该栏目出口可收汇额并在其范围内进行收汇核注。 六、核查系统试运行期间,由于系统或网络故障等原因,无法按照办法规定对出口收汇实施联网核查的,企业可持对应的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

6、单,办理待核查账户中对应收汇的结汇或划出手续。银行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审核相应单证后办理。 企业凭出口日期在2007年12月31日(含)前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出的,应当先到所在地外汇局按规定办理核销等手续。银行凭外汇局相关处理决定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内对应收汇的结汇或者划出手续。 企业不得伪造、涂改、借用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出口收汇,已办理收汇或进料抵扣收汇的出口货物报关单不得重复用于收汇。 七、银行按办法及本通知规定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内资金结汇或划出后,应在相应单证正本上签注已收汇情况并加盖银行业务公章,留存出口收汇说明及相关单证复印件五年备查。 八、办法实施之日起,国家外

7、汇管理局关于现阶段完善出口预收货款和转口贸易收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533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贸易收汇与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4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贸易收汇与结汇管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67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汇“关注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745号)废止。 各分局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所辖中心支局、支局、外资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相关单位。各分局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组织工作,及时对辖内机构、银行开展培训,做好政策解释和操作说明工作,便利银行和企业办理业务。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至

8、所属分支机构。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馈。 联系电话: 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 陈捷琼 010-68402450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 梁勇 010-68402250 国家外汇管理局信息中心 王毅 010-68402499 二八年七月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 商务部海关总署 二八年七月二日附件: 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 第一条 为完善企业货物贸易出口收结汇管理,加强出口交易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其一致性的核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出口收结汇应当具有合法、真实的交易背景,并按照本办法规定,通过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以下简称核查系统,网址为h

9、ttp:/),进行出口电子数据等联网核查。 第三条 核查系统依据海关提供的企业出口货物报关单有关数据和外汇局提供的企业出口预收货款数据,结合企业贸易类别及行业特点等,产生企业与出口对应的可收汇额。 第四条 企业出口收汇(含预收货款,下同),应当先进入银行直接以该企业名义开立的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以下简称待核查账户)。待核查账户收支范围由外汇局规定。 第五条 出口收汇进入待核查账户后,需要结汇或者划出的,企业应当如实填写出口收汇说明(见附表),连同中国电子口岸操作员IC卡,一并提交银行办理。 银行应当凭企业及自身操作员IC卡登录核查系统,对企业出口收汇进行联网核查,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在企业相应出

10、口可收汇额内办理结汇或划出资金手续,同时在核查系统中核减其对应出口可收汇额。银行不得超过核查系统内企业出口可收汇额为其办理结汇或者划出资金手续。 第六条 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或者边境小额、对外承包出口等其他贸易项下出口可收汇额,按出口货物报关单成交总价之和确定。 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可收汇额,按出口货物报关单成交总价与收汇比例的乘积累加之和确定。 预收货款项下可收汇额,按企业依有关外债管理规定办理预收货款登记情况,结合企业出口收汇及其所属行业特点等确定。出口买方信贷项下企业提前收汇,纳入该企业预收货款可收汇额管理。 第七条 按规定不需办理货物报关项下的出口收汇,进入待核查账户后需要结汇或者划

11、出资金的,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单证外,企业还应向银行提供盖有银行业务公章的涉外收入申报单正本和邮寄货物清单。银行登录核查系统,记录对应的涉外收入申报号和收汇金额后办理。 代理出口业务应当由代理方负责出口和收汇,其收结汇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联网核查。如需原币划转给委托方的,应当在联网核查后划入代理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再按照境内外汇划转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委托方收取代理方原币划转时,不得进入其待核查账户,不再办理联网核查手续。 出口押汇、无追索权的福费廷和出口保理等贸易融资项下出口收结汇,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联网核查。 第八条 企业因故申请将出口收汇退回境外的,按照外汇局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有关退赔外汇的相

12、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银行和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向所在地中国电子口岸制卡分中心申领操作员IC卡,取得相应授权。企业可凭其操作员IC卡登陆核查系统,查询与出口对应的可收汇额。 第十条 外汇局应当加强对银行和企业办理出口收结汇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商务部门应当加强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备案管理,促进对外贸易规范发展,对违反对外贸易管理规定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海关进一步加强出口货物监管,规范企业出口申报行为,对违反海关法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个人出口收汇及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经营非保税货物的出口收汇,适用本办法。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4日起实施。以前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