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54481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参赛教案主讲人:2011年3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提纲开课系部: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职 称: 一、本门课程的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课程。开设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一项创新举措。二、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 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

2、、价值取向问题、诚信问题、社会责任感问题、艰苦奋斗问题、团结协作问题和权利与义务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教师要在吃透吃准新教材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以及应把握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教学中要转变观念,从片面注重理论化、专业化教学转变到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3、开拓新的境界 3学时(2)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学时(3)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4学时(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5学时(5)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4学时(6)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4学时(7)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4学时(8)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4学时(9)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5学时四、教学方式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观念和意识培养,力求将案例和“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如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法庭、辩论赛、志

4、愿者活动以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监狱、戒毒所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应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社会实践活动应将计划报马列部,费用由马列部承担。每学期布置两次课外作业。作业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为主题,以社会实践和学生学习生活为内容。如:“我所感受到的大学新生活”、“高校学生道德现象面面观”、“我理解的法律”、“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之我见”等等。五、考试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30%(其中作业和期中考查占15%,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5%),期末考试占70%。旷课三次者取消平时成绩,旷课达总学时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考试

5、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六、其他在学期结束前,请任课教师将教学记录、学生作业和教学工作总结交到教研室。 以下为参赛节选的第七章第一、二节内容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目的要求: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引发对社会主义法律现象的思考,进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在感悟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提出法制、民主与法治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最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在体会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之后,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深入具体地阐述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公民应当在哪些方面拥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为下一章具体法律

6、制度的教学,起到铺路石的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全面分析法制、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树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大学生如何理解法律修养;如何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教学难点:1.大学生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本质;2.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3.大学生如何从体会法律思维方式到自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教学课时:第一、二节3课时;第三、四节3课时。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本节教学思路:从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入手,阐述法的概念,再以法的产生过程为切入点,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从而提出法的本质。接着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法律的实质内容及法律的社会作用三个

7、方面,深入阐述如何理解法律的本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可以提出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保障人民权利”。再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运行方式,提出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然后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及任务。最后,为下一节阐述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埋好伏笔。导 入: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许多种关系,但并非每种关系都有法律的存在。在人的内心,存有理想和信念;在人和人之间,存在大量道德规范;在人与自然之间,还有宗教和信仰;那法律是什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需要法律?人和人之间为什么有时需要法律来建立彼此的信任?一个国家为何需要法律来维护社会秩

8、序?也许只有了解了法律的基本含义、理解了法律的本质、体会到法律的作用,大家才会领悟到法律的精神吧!之前大家学习了许多道德规范,从今天开始,大家也将感受到法律的魅力,更希望大家从法律中学习到一种思维方式,收获另一种处世的“哲学”。在开始课本内容前,请大家看两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孔融让梨”是大家熟悉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范例,现在出现了另一种“分梨”的方式,即:母亲将两兄弟叫到跟前,对两兄弟说:“你们中任何一个人可以首先选择切这个梨,那另一个未选择切梨的人,就在梨切完后,先挑自己想要的那一半,另一个后挑。这样大家就公平了。”现在,请各位同学分析一下,两种方式(“让”和“分”)需要的条件、产生的后果以及

9、其它的不同。(“让”,在物质满足或道德素养较高的情况下易于适用,其后果有利于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此方式,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等问题,影响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稳定;“分”,在物质缺乏或道德修养缺乏的情况下易于适用,其后果有利于定纷止争,实现基本的公平,稳定家庭及社会关系,但不分层次的适用此方式,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淡漠感。)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应该发现了,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这也许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个例子,但是其中大家可以体会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法律。那么,究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规范才是法律呢?哪些行为方式属于法律的范畴呢?如何辨别法律与

10、其它社会现象?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对比“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实例进行阐述)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习题:请同学回答并揭晓答案。了解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 法律规范由谁来保证实施?(补充)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

11、律。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对法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

1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应地产生了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同样,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不能设想,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提示:“本质属性”即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注意:结合法律的含义)(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可以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保障人民权利,维护公共利益”。二、我国的法律体系补充:什么是法律部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下图:宪法

13、(基本法)行政法民商法 刑法 经济法 程序法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物权法 民事诉讼法及其各部委规章 债法市场运行法(如消费者权 刑事诉讼法地方行政法规 人身权法益保护法等)行政诉讼法和规章 婚姻法市场管理法(如劳动法等) 继承法宏观调控法(如税法等)知识产权法等 注意:刑法和程序法并不是以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的分类,而是以特殊的法律调整机制为标准作的分类。这些部门法律是如何制定的呢?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简单了解一下相关概念:(一)法的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同层次的法律,制定的机关不同,制定的程序也不同。(以上图我国的法律体系为示,说明

14、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及制定机关的不同)无论制定程序、机关如何不同,每个立法机关在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守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二)法的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守法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人们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法律所以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而遵守法律的习性须经长期的培养。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第81页。(三)法的执行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四)法的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