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49179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专题讲座师德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 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 标准。在古代汉语中,“教”和“育”是分开的,所谓“教”指的是“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则是指“养子 使之作善也”。从义理上分析,“教”所强调的是技术、技艺的获得,所指向的物质世界, “育”所注重 的是价值引导、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架构,所指向的是意义世界。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 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 要求,也是

2、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1 、教书育人涵义 ,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 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 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 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 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

3、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是,应当清楚的认识 到:“育”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教”是技术层面的,“育” 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 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 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 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 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职

4、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给学生传 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工作,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教会学 生如何做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3 、

5、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也存在不少过时的教育传统 观念,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等,学生往往读死书,死读书,“唯书”, “唯上”,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样的人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很难胜任建设事业的各项工作。传统教 学强调教师的知识垄断和经验权威,强调单向式、灌输式智育,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机器,把分数 当做学生的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 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要素,忽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探 究和批判精神,严重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必须改革。素质教

6、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 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 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 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世界和鲜活个性的人,关注并尊重每一名学生潜在的发展可 能。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

7、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 本特征的教育。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1 、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 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是知识的传输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的领路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 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

8、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 在。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谈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使其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尹建庭作为一位 教师,他所宣扬的言论和观点不仅严重违背了师德的要求,而且可能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未 来发展,因为教师的手上握着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世界的明天。正如卢梭曾经告诫教师的那样: “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同志,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

9、事业,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即使在病魔缠身 的情况下,仍然关心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她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于漪 老 师一生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她善于正确处理育人和教语文的辩证关系,把 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她的语文教学育人观点是:语文教学必须树立育人的远大目标,语文教师心中 要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于漪 老师对育人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她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明日 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上。她认为,如果离开了对人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真正 的意义和价值。2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

10、启蒙真实的火炬,使学 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知识 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 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 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陶行知 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著有创造教育理论的文章有创造的教育、 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宣言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育才创造奖金办法创造年献诗 等,在创造宣言中提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 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

11、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 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还说“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 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 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 造从天而降”。创新教育从本质的意义上讲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拓展未来生存空间创新能力。前哈佛大学校长 陆登廷 在北京大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 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的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案例:甘肃

12、省静宁一中化学教师王好学, 1986 年以来,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出了 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察感知探索释疑归纳小结练习巩固”四环节教学法,就是结合化学实 验,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来启发学生学习。而后,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摸索、验证,提出了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讨论探究设计方案试验观察验证假说师生辨析整理归纳”的启发探 究教学模式,力求做到三个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由 单纯传授知识向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转变。在王好学 老师眼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 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他认为,作为化学教师,要注意以化学试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主

13、动 探索为主线,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王好学认为,教学是 艺术,教师必须学会“少讲一点,多说一句”。讲课和旅行带行李一样,要少而精,要善于少讲一点。 当然,舍弃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舍弃就要理出头绪,抓住重点,少而精,精而细。而“多说 一句”,就是在教学中善于抓住那些值得发挥的可以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东西。这些内容,常常就 是知识的来源,规律的发现,知识的活用,创造的顿悟,它的作用是深远的,学生可能会记忆一辈子, 可能会举一反三,可能会领悟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精神成人1 、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

14、,都自在地作为目的本身存在着,他 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动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其他有理性的 东西,任何时候都必须当作目的。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 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2 、教师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精神成人 ,即引导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 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诸如爱、希望、信心、善良、诚实、正直、幸福感等。给他们一生奠定良好 的精神基础。要

15、引领学生精神成人,首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看作“不是俯首帖耳、百 依百顺、准备苟同一切和盲从一切的人,而是有主见、有毅力、有反抗精神的人。”作为人,“他应当不仅成为一名学生,而且首先成为一个胸怀广泛的兴趣、要求和志向的人,”。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受到怎样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熏陶,对他 今后成为怎样的人关系极大。从一位道德品质优秀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是负责、热爱、 尊重、同情、诚实、守信、友好、平等;而从一位道德品质低劣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是 冷漠、卑视、势力、散漫、虚伪、自私等。这些直接的道德经验,常常比纯粹的道德说教更有说

16、服力, 更能影响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确立。因此,教师应当明确“以育人为中心”。正如 叶澜 教授所说:我在自己的教师生活中体验到,在 当今的中国,教师完全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动的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 要创造者。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若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 识的传递,看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它的工作就不断的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 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息动力,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的快乐,自己的生命和 才智也在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发展。3 、教师的爱促使学生精神成人。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放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作 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潜移默化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 不仅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泰戈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