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37359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大农业与场县共建的关系.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化大农业:场县共建的动力作者:刁伟伟内容提要: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需要更加广阔的地域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虽然垦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现代化、机械化、社会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周边地方虽然资源分散,机械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较垦区落后,但却拥有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优势、拥有政治和政策优势。因此,我们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周边市县的资源、政治和政策优势,

2、互惠互利,从而实现场县共建、场县共赢,实现共同富裕。可以说场县共建为现代化提供了资源,是现代化大农业实现的基础,而现代化大农业为场县共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场县共建的动力。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 场县共建 动力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

3、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

4、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发展趋势: 一、新物种塑造。主要通过生物技术、核技术、光电技术和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综合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按人类需要有选择地定向塑造新的物种和物种类型。 二、新型快速繁育技术的应用。即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性繁殖途径,发展人工种子制造产业;利用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技术。发展动物胚胎生产、贮存、运输与利用的新兴产业;利用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技术,加快畜禽性别鉴定技术,进行定向繁育和饲养等。 三

5、、构建新型农业工厂。21世纪,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材料科学等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农业工厂化生产将有长足发展,建成种植养殖全过程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体系。 四、新型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秸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菌种等,加快氨基酸发酵的利用,大规模生产不同用途的氨基酸等单细胞蛋白资源,生产高蛋白饲料与食品。 五、新能源开发。21世纪,利用生物量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可能。开发“绿色能源”,除薪炭林外,重点利用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藻类及作物秸秆大量生产沼气、乙醇等,部分替代石油。 六、新的空间领域拓展。像对待地力一样提高“海力”,促进水产养殖、增值向集约化、农牧化方向发展,

6、营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海洋林场”,实现“蓝色革命”。还可将航天科学与农业科技相结合,发展太空农业。 从科学家们以上的趋势预测不难看出:未来的农业是一种知识型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创造高效率,实现高效益;摆脱自给自足、传统、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达到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使高新技术全面渗透到生产力中去,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总体思路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做强五大产业,完善四大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以贸易为龙头,以加工为中轴,以种养业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涵盖整个产

7、业链条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建设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示范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新贡献。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是要做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大产业,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大集团,实现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做好“引领”“带动”这篇大文章,创造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性的大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经济建设大局做出大贡献。大产业是垦区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作为单个企业,每一个龙头骨干企业都要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区域性经济社会组织,垦区就是要提高综合竞争力;大集团是构筑新体制、创建新机制的

8、平台和载体;大规模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途径;大文章是黑龙江垦区作为“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必须持有的格局观;大效益是提高垦区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保证;大发展是确保垦区始终走在前列的长期基本任务;大贡献是垦区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之所在。这七个“大”都有明确指向,体系完整,基本涵盖了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全部内涵。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以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在工业现代化方面,以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社会现代化方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城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中履职尽责方面,以场县共建为重点,不断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保障国家粮

9、食安全、食品安全的能力。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一、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关系。现代化大农业是目标,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具有方向性、全方位、大跨度特点,城乡一体跨越发展是垦区阶段性目标,是要在近几年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抓城、强工、带农的关系。抓城强工带农是统筹发展方针,是在垦区经济社会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各级党政班子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布局、工作重点的重大转变,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具体抓手。三、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建设“新五区”的关系。现代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骨干区、城乡一体先行区、社会和谐

10、普惠区、党的建设模范区具体展示了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内涵,是现代化大农业之这个概念的具体化、表象化,通过五个分局先行一步,带动全垦区全面建成“新五区”,体现现代化大农业的光明前景。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系。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就在于改变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的思维定势,通过构建国际化超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把贸易放在龙头地位,以加工转化增值为重点,带动农业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实现农业与市场的有机联结,全面提升垦区综合竞争力。五、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是现代化大农业主要特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

11、式的根本途径,通过开发以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科技、新模式,把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到现代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上来,不断构筑新优势。六、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深入开展场县共建的关系。场县共建是发挥垦区优势、引领和带动周边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垦区在全省大局中承担责任、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不仅是义务,更是必须完成好的主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垦区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只有通过场县共建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与有利条件实现垦区更好更快发展。怎么引领带动?就是农场尽快城镇化,带动农村农场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七、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打造“域外

12、垦区”的关系。域外垦区就是要发挥优势走出去,合理开发利用境外农业资源,通过互利共赢,合作开发,逐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参与国际粮食安全事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做出更大贡献。这就体现了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维护和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作用和价值。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的关系。十大民生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载体,是让全体北大荒人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既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全民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由之路。九、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是

13、北大荒精神在新时期的新拓展,是北大荒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动力源泉,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者必须具有的价值取向与精神风貌。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关系。现代化大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新任务,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新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要求我们破除思想束缚,消除观念障碍,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激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动力。资料显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的垦区,仅用相当于全省1/5的耕地和1/10的人力资源,贡献着全省1/3以上的商品粮。在相同的土地资源和同样的气候、土壤条件下,垦区种植的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平均亩产比地方农户分别高出10

14、0、200、300和400斤,并节约成本20%以上。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中的60,是靠粮食生产。按现有播种面积,如粮食平均单产增100公斤,按平均售价0.7元核算,能够增加160亿元纯效益,相当于农民人均增收近900元。如以现有的农垦为基础,辐射周边的县、乡,把包括农垦3600万亩在内的1亿亩左右的耕地连片统筹,统一采取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方式,黑龙江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高。因此,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要利用自己的机械和技术优势结合地方的资源、政治和政策优势,以农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镇,实现场县共建、场县共赢、共同富裕。要搞好场县共建工作要认清好以下关系1、科学选择共建执行主体,是场县共建健康

15、发展的关键。场县共建,突破了“县政府行政推进、农场行政组织”的传统模式,经营合作全部依托农机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操作。佳荫合作社由农场农机管理和农机操作骨干发起,目前入社150人,拥有农业机械89套,资产总额3800多万元。其中:嘉荫县投入1000万元。合作社设理事长1人(由农场推荐,按法定程序任职),理事3人,监事5人。合作社实行“统一指挥,单车核算”运行模式,委托农场财务核算中心代为规范核算,合作社按年机械作业总收入的4%收取管理费。由农机合作社有组织地进行“三代”作业和承租土地,既增强了共建运行的“效益”意识,又免了“农民狮子大张口”等棘手问题,促进了场县共建的健康顺利发展。2、科学谋划共

16、建操作细节,是场县共建高效发展的基础。场县共建,突破了“代耕、代种、代收”这一简单模式,共建以“双赢”为目标,融入了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结构调整理念。2009年-2010年上半年间,合作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累计培训农民2800人次。2010年建示范区0.6万亩,集中展示玉米高产品种和大豆大垄密植实用技术,播种、中耕、秋收、整地等环节全部由农机合作社运作。向农民销售化肥350吨、种子32吨、农药31吨、微肥2吨。通过新技术培训、农机配套、生资主渠道经营、扩大农场烘干能力等系列配套的措施,推进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扩大玉米种植等增产增收举措在农村的实施,保证了共建给农村农民带来实惠,给农场农工带来收益。3、科学拓展共建发展空间,是场县共建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场县共建,突破了“农业生产”这一传统领域,已经并且正在继续拓展新的领域,旅游、对俄开发等极具地域优势的共建合作如火如荼,为实现“双赢”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2010年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