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6511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十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校长网桂林十八中09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历 史 注意: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2.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

2、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2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3“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材料说明“争臣”A

3、有利于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有利于对天子诸侯的谏议C从法律上真正约束了王权 D防止了各级政府决策失误4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5.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A. 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B.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C.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D. 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6.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4、D.墨家思想7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D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8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文中的“古”主要是指A世袭制 B 君主专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9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

5、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10“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 B. 官僚制度C. 郡县制度 D. 三公九卿制度11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

6、。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A. 书同文 B. 度同制 C车同轨 D. 行同伦12.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 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3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14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

7、章。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15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A. 裴秀 B. 郦道元 C. 张衡 D. 僧一行16. 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8、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D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17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18.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19.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9、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0.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21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曲造酒 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C唐朝中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 D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22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B通过和亲的手段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

10、族的友好关系D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23 李约瑟指出:“中国的计算人员和星官为印度人发展只需要九个符号的计算方法开辟了道路”。该项数学成就是A十进位记数法 B勾股定理C九九乘法表D计算圆周率的方法24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25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11、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26“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27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给林黛玉看病的王太医这样描述林黛玉的病情:“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伤及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流气涌,自然咳吐。”据此分析,中医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是A切脉之学 B望闻问切 C伤寒杂病论 D五行学说28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

12、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 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 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29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30 “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

13、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 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第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1分,32题19分,共40分。31. 根据材料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2. 两汉时,途经祁连山、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被称做什么?材料中匈奴人离开此地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4分)3. 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秦汉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北方、西北、南越地区治理的?(6分)4. 秦汉王朝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4分)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4)据上述两段材料,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