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4802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经验一跨国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扮演着十分活跃而精彩的角色:世界上约有六万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60%,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和三分之二的世界贸易,掌握着70%左右的先进技术;全球3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额超过西方七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自19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的兴起,经“二战”后50多年的蓬勃发展至今,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了。在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这上百年时间内,不断地有新兴公司的崛起和老牌企业的没落,每年也不断的有企业在“全球500强” 中上榜或落榜。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里,企业的进步与衰退,也就是

2、市场竞争能力的此消彼涨,是与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动力,对于一个大型的跨国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跨国公司凭借过去经营经验的积累而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向外扩张,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样在国际市场上要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更需要拥有竞争优势及发展优势。美国沃尔玛公司连续两届业绩蝉联500强之首的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就是因为他一直与时代同步,适应环境的同时保持自身强大的竞争优势。上世纪80年代,沃尔玛采取了一系列成本控制的政策,如直接向制造商订货,将采购价格降低了2%6%;降低管理成本,实行“反损耗战”;等等。实行全球化战略后,为了有效管理8万多种商品,满足全世界400

3、0多家连锁店的需要,沃尔玛的经营优势就不仅仅在于它的成本控制了,更在于它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这强大的技术支持下,沃尔玛形成了“四个一”,即:“天上一颗星”通过卫星传输市场信息;“地上一张网”一个便于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采购供销网络;“送货一条龙”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化的联接,供货商自己就可以对沃尔玛的货架进行补货;“管理一棵树”利用网络把顾客、会员店和供货商像一棵大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当沃尔玛以同样的价格零售同样的商品时,他们比竞争对手要多出至少2.2%的利润。 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概念,既包括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垄断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也包括了先进的管理优势、人才

4、优势、知识创新优势,以及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优势等等,它贯穿于跨国公司整个的生产经营环节。二当前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源于五个方面的强大优势1. 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新垄断优势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差异性现实世界中,市场呈现不完全竞争是常态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众多生产者即使生产和销售同一类产品,也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规格、品牌、商标等多个方面,谁掌握了差异性,谁就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正是由于其生产产品的千差万别,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 (2)技术研发投入与技术垄断跨国公司往往拥有

5、知识高科技的优势。由于其庞大的资产和抗风险能力,能够进行大量的研究开发投资,通过率先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技术领先与技术垄断,如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专利权、专利技术、生产诀窍、新产品开发能力等。 (4)市场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拥有多国营销网络,长期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技巧,往往在细分市场上某一个或某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容易形成单边垄断或寡头垄断,操纵市场价格等。2. 新型的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指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将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用内部协作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节约利用外部市场时产生的过高的交易费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一些跨国公司还发展了可以称为“虚拟内部化”的新

6、形式,即不以股权参与为主要形式,而是以战略协议来构筑内部市场,从而既能享有传统内部化的好处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又能获得节约组织管理成本的新优势。这种新形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 3.价值链分解与整合的全球战略优势 全球战略优势指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组织效率。对外直接投资和日益发展的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4. 更加突出的规模经济效益优势规模经济优势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生产经营集中的成本节约,集中化的生产、集中化的研究开发、建立大规模的销售网络、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等,都可以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降低

7、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企业还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以及各种专业化管理人才等,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分工与整合,形成整体优势;融资优势,大企业实力雄厚,资信好,通常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并且具有广泛的融资渠道。跨国公司巨大的规模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 5. 日益重要的速度经济效益优势速度经济指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所带来的超额经济利润。 速度经济效益产生原因是:第一、率先进入效应。哪个企业能率先抢占商机,以最快速度满足顾客需要,就可以获得“率先进入者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在以后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二、技术创新效应。企业加大

8、技术创新力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相对于旧产品来说,新产品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效用溢出效应。现代经济社会中,顾客需求呈加速变化趋势,顾客偏好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的产品。越为新颖的商品,在顾客看来,效用就越大。那么顾客就会愿意付出高价,从而这个企业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当前,跨国公司大力实行“速度经济战略”,这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的周期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策略上。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周期呈现出越来越缩短的趋势,例如微软公司推出新版视窗操作系统的频率越来越快,从而长期占据率先创新者优势。三国文化差异也成为跨国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双刃剑

9、随着跨国经营活动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日益明显。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管理有着双重影响 ,它既能成为跨国经营管理的推动力 ,也能成为跨国经营管理的阻抗力。一、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管理特点比较1、中国的“仁义”“中庸”文化。2、德国的专家文化。3、日本的“团队”精神及精益生产文化。4、美国的个人价值及合同至上文化。二、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中的具体体现1、价值文化的差异。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管理实践 ,包括组织中的评价、奖惩、人际关系等。比如在对待工作成就的态度方面 ,西方企业员工有较大自主权 ,并对上级有一定建议权和质疑权;中国企业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 ,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

10、在不同意见表达方式上 , 西方人员是直截了当地说明真相;中方人员表达方式委婉 ,并喜欢背后议论。2、制度文化的差异。西方企业习惯于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条件下开展经营管理 ,会用法律条文作为行动的依据;而中国企业 ,尤其是国企 ,习惯于按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指令行事 ,上级的条文、指令、文件便是企业的决策依据和办事章程。西方社会是法治 ,在企业管理上表现为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 ,追求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中国社会重伦理 ,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 ,却忽略了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 ,以“情”治理使员工对制度的执行比较松懈 ,以致规章制度往往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3、劳动人事政策差异。在工资政策上 ,

11、西方根据员工工作的性质和能力确定工资 ,把工资调整与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结合起来;中方往往看重员工的资历、经历和学历 ,把工资增长基数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人事安排和职务晋升上 ,西方把能力放在第一位;中方比较注重个人政治素质、个人历史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于人才流动 ,西方尤其是美国企业则鼓励自己的职工不断流动;中国企业不习惯员工“跳槽”,并常常以某些条件和理由限制人才外流。三、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的影响1、市场需求层面。文化对人们的消费需求欲望和消费行为有着强烈的和广泛的影响 ,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客观存在着文化差异 ,所以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往往具有独特的消费需求 ,这种独特的需求可能表现为独特

12、的产品 ,也可能表现为独特的消费方式或独特的消费习俗等。2、经营管理层面。文化差异带来的经营管理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化差异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2、文化差异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管理人员难以达成一致协议。3、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的职员对决策方案和管理制度理解不同或执行程度不同。文化差异及多元文化也带来了机遇和潜在优势。一方面 ,文化差异及多元文化使跨国企业更容易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理解问题 ,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时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另一方面 ,文化差异使跨国企业在智力、知识、思维等方面具有互补优势 ,更易于形成新观点、新主意和新思想 ,更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

13、力。3、外部环境层面。外部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所不同。2、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有所不同。3、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影响着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4、不同国家的自然因素有所不同 ,会影响着跨国企业的运输成本、通讯费用、资源配置和战略布局等。外部环境的差异也给跨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跨国企业可从最大经济效益出发 ,结合本企业经营动机 ,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 ,克服劣势 ,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四、跨文化管理与竞争优势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 ,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管理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企业要想获

14、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针对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管理 ,规避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利影响 ,发挥其积极作用。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 ,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异质文化冲突 ,并据此创造公司独特文化 ,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管理过程。跨文化管理使企业在学习和接受其他文化理念的同时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1、 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实施跨文化管理加强对东道国文化的理解 ,可以更快、更便捷地择取信息 ,减少市场开拓的盲目性 ,增强市场的介入能力 ,从而降低信息成本 ,也可以大大降低谈判费用。2、增强公司的管理创新。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使企业具有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理念 ,易于突破有限的市场空

15、间和社会结构 ,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在市场竞争中做到“双赢”乃至“多赢”。跨文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成员理解和掌握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面对全球化以及多变市场和客户以及竞争对手 ,激发企业的技术及管理创新 ,提高企业在面临多种需求和环境变化时的灵活应变能力。3、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的效率。跨公司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并进行跨文化管理 ,使之促进人力资源的效率和效益。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只有通过类似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内容 ,通过以文化为导向的知识管理才能够不断融合多元文化 ,融合世界优秀文化理念和企业管理思想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跨文化管理有利

16、于融合不同国家的经理职员之间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差异 ,形成跨文化沟通与和谐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理念 ,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差异与冲突始终伴随着跨国经营的全过程 ,跨文化管理是减少文化冲突、创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文化差异与冲突始终伴随着跨国经营的全过程 ,跨文化管理是减少文化冲突、创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企业应该识别文化差异 ,把握和运用文化差异 ,尊重文化多样性 ,重视跨文化沟通 ,进行跨文化培训 ,创建学习型组织 ,用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态度探索出既达到跨文化和谐目的 ,又具有本国特色 ,同时又与东道国文化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而使跨国企业能够创造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