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山虎的脚2.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34125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爬山虎的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 爬山虎的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 爬山虎的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 爬山虎的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 爬山虎的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爬山虎的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爬山虎的脚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仲叶婷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准确、有序、生动地描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并尝试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描述仙人球的“护身符”、神奇的野菊花。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准确、有序、生动地描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并尝试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爬山虎的叶子,还记得长什么样子吗?我们

2、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落实有序表达) 1.师:以前,叶圣陶爷爷只知道有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后来,他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2.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3.师:看看这段文字有几句句子? 生:有三句。 4.师:我想请三名同学读读这三句话。 5.师:请大家思考:这三句话分别讲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生:讲了三个方面,分别是: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评价:找得真准确!你真会读书!)(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6.

3、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在哪儿,形状是怎样的,颜色是什么。 7.生填空说。 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 )。( )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每根( )像蜗牛的触角。( )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8.师:(追问)我们来看看括号里填的词,前一句话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话开头的词语怎么样? 9.师:是啊,它们重复了,这样能使句子更连贯,衔接更紧密,也正是这样的表达,让我们对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一目了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师跟读,重读括号里的词) 10.师:作者表达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学习? 请同学们试着用叶圣陶爷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仙人球的“护身符”生长的位置、形

4、状和颜色,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出示:仙人球的“护身符”长在绿色的球体上。( )约有十多条棱,( )有六七个( ),( )上都有十根左右、辐射状的( ),( )像( ),尖尖的,锐利无比。 仙人球的“护身符”长在(绿色的球体上)。绿色的球体上约有二十条棱,(每条棱上)有十多个(白点),(每个点上)都有( 两三根立起来的大刺),在大刺的周围有大约10根左右辐射状的小刺,每根小刺都像( 缝衣针),尖尖的,锐利无比,这就是仙人球的“护身符”。 评价:你真会活学活用!还有谁再来说说看?(三)学习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描写的有序、准确) 过渡:植物很神奇,仙人球有护身符,爬山虎有脚,爬山虎长脚不走路,

5、却用来爬墙。它究竟是怎么爬的呢?(板书:怎么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圈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 2.生汇报:圈的动词有:触、变、巴、拉、贴、爬(板书)3.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几个动词能调换位置吗? 4.预设:师小结:这些词按照先后的顺序描写了爬山虎爬行的过程,也是根据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顺序写的。5.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小视频。6.刚才大家看得很仔细,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7.出示填空,谁能来填一填这几个动词?8.同学们填写得真准确!其实,叶圣陶爷爷在选择这几个动词的时候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斟酌的,这就叫(板书:表

6、达有序 用词准确)9.过渡:爬山虎爬的时候,哪几个动作是比较用力的?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评价:我听出来了,爬山虎正在努力地往上爬!)10.师: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读一读?(再次指名读)齐读。11.师:原来爬山虎的脚藏着这么大的学问!你们想记住这一段有趣的文字吗?让我们在图片的提醒下试着来背诵这一自然段,好吗?(出示图片,尝试背诵)评价:同学们听得认真,学得扎实,所以才能当堂就背诵出来! (四)学习第5自然段(落实“先看后想”的写法) 过渡:同学们,爬山虎的脚是不是都爬到墙上去了? 1.我们一起来读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叶圣陶爷爷发现了什么秘密? 2.汇报:触着墙的时候

7、牢固,没触着墙就萎了。3.这告诉我们,爬山虎向上爬离不开谁呢?(墙) 4.师:女生来读没触到墙的,男生读一读触到墙的。5.师:让我们来关注触着墙的这一段,边看图,边思考:你觉得这里爬山虎的脚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生:很有力量、生命力旺盛、顽强。评价:你用词很准确!6.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吧! 7.师:叶圣陶爷爷在写爬山虎时,表达有序、用词准确,其实这其中还有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起来关注下面的两句句子。 出示并指名读:(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8.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

8、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写了脚的样子。 9.师:比喻的手法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描写更加传神,这就叫(板书:巧用修辞)这样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出示:红红的枫叶、牵牛花、红柿子。评价:想象丰富!会观察! (五)小练笔1.师:我们用这种巧用修辞的方法可以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如果再注意表达有序、用词准确,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上周,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在家种植黄豆,并做好观察记录。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种植的成果展示。现在,请大家边看图,边结合你的记录,根据提示完成小练笔。2.出示:我准备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子,在盒子里放上土,抓了几颗黄豆,埋进土里,大概有一厘米深,我给这些小家伙浇了些水。我等待着第三天,我惊奇地发现, _。第五天, _。第七天3.交流反馈。 4.小结:同学们写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脚,学到了三种描写方法,相信这对你们以后的写作业有所启发。要知道,立足实践,坚持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六)作业布置1.阅读叶圣陶爷爷的童话故事含羞草,和你的家人分享。2.把今天的小练笔进行再创作,写成一篇植物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10 爬山虎的脚 位置 形状 颜色 表达有序 怎么爬? 用词准确 触 变 巴 拉 贴 爬 巧用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